当前位置:>>

拐点到来 土地财政大限

2011年12月01日 16:59:08来源:民商 责任编辑:姜珂珂字体:【大】【中】【小】
简介:房市拐点的到来,将对地方财政产生根本性影响。尽管这一过程的博弈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土地财政依赖到了终须改变的时候。

 

  告别土地财政束缚有多远?

  地方发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各级政府因土地财政收缩而面对的资金困难,但要更长远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则需深层次的改革。

  浙商证券分析师朱雍利撰文指出,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有两大正面影响: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地方政府投资资金上的压力,保障房和其他基础设施也可以获得新的资金来源,有利于推进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该项政策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因为以往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和银行贷款。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若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地方政府只能向银行贷款,如果所投的项目收不回投资,最后可能会造成大量坏账,这就把风险都转移到了银行体系身上。

  但他也同时指出,本质上地方政府发债与中央发债都是货币宽松的一种方式。与2008年四万亿相比,更像是一次迷你的货币投放。

  相比2008年经济的断崖式下跌,尚可利用货币手段进行平滑,但如今都是一些深层次问题,调结构以及找到新的发展模式才是根本。在转型日益艰难之时,投资型经济模式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将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及偿付压力。鉴于金融体系对经济不稳定的影响,需要警惕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大的风险。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结构尚未根本改变之前,土地财政依赖不会彻底改变。而可预计的是,在未来几年内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仍不会动摇,这也意味着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解决绝非朝夕可成。

  10月22日,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在“第九届中国改革论坛”房地产发展分论坛上说,房地产一定是经济支柱,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房地产税收占17%—20%,土地收入在财政收入的占比更高。

  任志强说,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为土地价格上涨提供了动力,使政府在城市土地出让上的目标,变成获取土地出让价格收入最大化,“招拍挂”的出让方式为政府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手段。

  是否能够找到取代土地财政的其他收入来源?叶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悲观的。他说:我们找不到另一种各地都有的大宗商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取代土地收入,更找不到能够取代土地财政的税收收入,被寄予厚望的上海与重庆的房产税,预计一年征收额不过数亿元,与千亿、万亿级别的土地收入,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再难也得改革,否则中国房地产市场症结无解。叶檀不无深刻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既然地方政府拥有土地财政是为了地方基建、地方国企转型,最好的办法是把地方基建公司、地方国企等资产,出售给民间投资者。这是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意大利等国采取的方式,在出售资产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剥离了债务,恢复了守夜人的身份,还度过了土地收入下降的燃眉之急。

  当然,地方政府不可能一夜之间转变身份,过渡办法是逐步降低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投资效率上来,新增的投资与基建等,放手交给民间企业实行。此时,房产税等税种有足够的时间弥补地方财政漏洞。

  “凡是社会无法承担的成本,都是需要改革的。土地财政就到了不改不行的关键时候,公众已经无法承担高昂的成本。”叶檀说。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