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温州改变市民居住观念 重新构建商业版图

2011年11月18日 09:16:55来源:温州日报责任编辑:姜珂珂字体:【大】【中】【小】
简介:
 

  

 

  近日,我市市域铁路S1线石坦隧道工程正式开工,引来市民的极大关注,也让铁路沿线物业开发土地利用问题提上日程。市域铁路的建设,改变的不止是城市的距离和空间结构,还有未来的城市居住与生活模式。

  根据规划,S1线西起桐岭,东至灵昆岛,远期继续向东经霓屿岛延伸至洞头岛。线路经过了温州中心城区、瓯海中心区、龙湾中心区与半岛,是串联起温州大都市核心区两大中心——中心城和瓯江口新城的快速联系通道。S1线规划设置21个站,预留站为7个,一期设置14个车站。

  随着我市市域铁路的开工建设,如何开发铁路沿线及上盖物业,实现车站与物业的无缝连接等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热议。借鉴其他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成功经验,大多采用“轨道+物业”的综合开发模式,即将轨道系统和房地产市场紧密协作起来,在轨道沿线、站点等位置建住宅和商用物业,实现两者的相互作用和促进。这种物业类型在香港、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很普遍。

  天浩置业总经理陈鸿表示,其实做好市域铁路沿线及上盖物业与地铁上盖物业是同样的道理。在这方面,国内不乏成功的案例,如国内香港地铁、北京地铁西直门站等的操作模式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它们的成功得益于“地铁+物业”的先进的开发模式,许多居住区与地铁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建筑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地铁上盖物业。

  事实上,对于S1线沿线及上盖物业开发,我市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借鉴国际上流行的“TOD”理论,以市域铁路沿线重要站点为平台,促成一批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游憩等各类功能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建筑群体。

  陈鸿说,众所周知,轨道交通是城市经济的发动机和驱动器,轨道交通的建设往往能够带动一个区域甚至城市的经济发展。不过,如何做好车站和物业的对接,实现两者的合二为一至关重要。根据规划,我市S1线全线分“地面段-高架段-地下段-高架段”四个路段。在沿线物业开发上也应根据不同路段情况有所区别,如底层为铁路站的,应把物业高度改至一层,与之相联的负一层或负二层则更适宜做商业或地下车库。而站点如果在架空层或者地面的,则又当别论。

  此外,铁路与物业无缝连接,难免会有噪音影响,如何消除噪音污染,营造宜居环境同样值得深思。

  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研究员向洋表示,市域铁路的建设拉近了城市空间距离,带来的是置业观念的改变。根据站点规划,站南、湿地、瑶溪、龙湾等多个板块都将成为今后置业的热点。“一直以来,城市生活配套欠缺成为众多市民不愿到近郊置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随着今后市域铁路的建成,这一观念将得到改变。”

  “S1线的开工建设对铁路沿线的物业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们凤凰城项目就位于南洋大道沿线,靠近S1线南洋站,与市域铁路无缝对接。”温州泛海房开销售部经理王亦国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市域铁路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居住观念的改变,更是城市商业版图的重新构建。铁路开通后,每一个铁路站点的周围会形成一个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的城市综合体,将带动城市新的商圈或商业中心的形成。不过,先进的开发理念更需要先进的城市规划的推进和相关政策的扶持。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