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均一张床户均一套房 居者何时能有其屋

2005年09月21日 16:19:42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而且周小萍认为此种状况将永久存在,她称,土地是稀缺和不可再生的,而人类又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造成房地产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另一方面,社会存在着贫富差距,这种差距在短期内,甚至长期都是难以消除的。这就导致总会有一部分人买不起房子。

  梯度转移化解压力

  周小萍认为,中国目前的住房刚性需求太大了,虽然单纯的欲望还不是有效的需求,但欲望却可以推动需求,导致盲目的消费。

  周同时援引了央行金融报告内一组数据,认为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别墅和高档公寓类住宅竣工套数由1999年的2.3%上升到2003年的3.6%。这说明中国盲目消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合理消费格局的建立任重道远,这是有悖国情的,应该“节欲”。

  谢岳来表示,不应该不负责任地指责民众的消费心态,他同时认为,消费心态有如一面镜子,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中国整个住房供应体系的不健全与不完备,否则民众就能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而不会一拥而上进入商品房市场。

  谢岳来重申了他的观点,认为要满足大多数人的自有商品房需求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爱尔兰等,尽管已实现人均一间房,三居室或以上户型占全部住宅的比例98%,即使是土地昂贵的日本,这一比例也达到了74%。但这些国家的住宅自有率却要低得多。“美国历史上住宅自有率的最高水平只有69.2%,而一些北欧国家的住宅自有率更是低于50%。”

  “首先应当关注的,是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是否都能住得上房而非买得起房。如果穷人和富人都有相对合适的房子居住,那么我们并不需要过多地关心住房自有率的问题。”

  而在早前,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与秘书长张元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首倡构建梯度住房消费模式,认为这会是解决居住问题的最好办法。

  包宗华介绍说,在国外,对于住房消费的理性程度较高,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可能最初会选择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在具有一定积蓄之后,才会考虑进入二手房市场,并由此逐步向商品房消费过渡;同样在中国,低收入者有必要吸取梯度消费经验,在商品房普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先将消费欲求缓一缓,退而求其次,这有助于减轻多方面压力。

  与此同时,包宗华与张元端提出必须进一步促进多元化住房格局的形成,为梯度消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着力改善供求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多建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把穷人的问题先解决好。

  “住房消费必须存在梯度,拉开一定的差距,不要全民一致求大、求新、求豪华,消费要有层次。”周小萍说。

  谢岳来认为,居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在使大多数人住得上房这一方面,中国有必要借鉴新加坡与香港的公屋模式,以此承载商品房消费领域与日俱增的压力。

  新加坡现有住房中超过80%是政府营建的公共组屋,由政府建立一套严密的配套制度与建设办法,将居者有其屋提升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根据谢博士的数据,“200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显示,88%的新加坡家庭住在公共组屋;92%的新加坡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而租赁住房的家庭百分比仅为6.6%。“

  同样在香港,1970年即由当时港督推行居屋计划,目前公屋总量已达107万套,比私人拥有的住房还多几万套,这在世界上也是空前的。

  据包宗华的观点,在梯度消费最基础的此类保障性住房层面,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存在于地方政府的问题,不舍得牺牲一部分政府利益,以各种借口少建或不建保障性住房,财政方面相应得以少支出,责任意识不强。

  谢岳来认为,梯度住房消费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环境。有没有足够的房子供年轻人租用?有没有一个供应量充足的、令人放心的二手房市场?如果房租畸高,或买二手房像赌博,成本不处在一个合理水平上,一不小心损失巨大,首先民众不会放心购买或租用,自然被迫要尽早买房。而如果从小房子换成大房子,成本太高,那么老百姓可能就会冒险从一开始就买大房子。

  “所以,有时候我们提出的方向是对的,但是中间有太多崇山峻岭,这使得我们前进的道路不得不多一些曲折。”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