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谢国忠:美元大反弹已使中国楼市崩盘危在旦夕

2011年05月23日 09:57:23来源:东方网责任编辑:李茜茜字体:【大】【中】【小】
简介:
  放缓并不意味着紧缩结束

  有关紧缩政策最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中国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如果增长放缓,很多问题就将暴露。这种论调彻底错了。这些问题源于投机。货币政策紧缩之后,问题背后的利益关系也将暴露。但是,如果不调整,问题只会越来越大。投机者永远不会浪费大好时光。如果中国听从了这种观点,那无异于把自己逼上绝境。

  另一种说法是紧缩政策将会伤害中小企业。他们无法获得发展所需的融资。在信贷下行周期,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银行出于安全的考虑往往倾向于大公司。但是,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问题与投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正在进行的资本项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限制投资,只用营业利润进行再投资来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这不是许多中小企业现在所处的情况。相反,他们正身陷某种投机活动,需要新的资金来继续游戏。

  当放缓变得更加明显,很多人会认为紧缩政策即使不是180度转弯,也至少应该结束了。这种观点错了。

  经济正在摆脱不平衡状态。流动性紧缩在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行业引发了重大调整。中国的通胀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这两个部门的过度开支。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个部门的过度支出,中国的通胀将会比以前更高,因为劳动力和能源市场平衡已经转向有利于通胀。

  然而,过去还没有过去。中国的M2在过去四年翻了一番。其通胀力量还没有在经济中全面显现出来。当前16%的M2目标远高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因此仍在增加通胀的压力。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工资两位数增长的十年。这对经济再平衡是件好事。但是其通胀影响不容低估。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会导致不稳定。

  能源市场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由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增长放缓,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很可能5%的通胀率将会是一个长期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存款利率应尽快提高到5%以上。否则,通胀预期不会稳定下来。稳定通胀预期应当被视做一场长期的战斗,应当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分开。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