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交通拓展城市空间
大交通建设使温州一跃成为华东区域性枢纽城市。甬台温高速、温福高速(同三沿海高速温州段)的相继通车,带给了市民全新的兴奋;两段高速相继开通,媒体与市民为此着实掀起了一阵子体验活动。高速的开通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出行快捷了。近日新的高速框架显示,七条高速架构了未来新交通动力圈。而时速达200公里的温福国家一线干线铁路的建设使苍南籍市民有了从苍南坐火车到温州上班,三十分钟走完全程的遐想。2005年温州家具行业大规模集体空降苍南灵溪来得悄然无声息,但是这仅是温州产业转移的一个开始,没有交通的支持,一切不曾有可能。
同三高速从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全线57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纵向高速,沿途串起了环勃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城市群等中国主要城市经济带。最直接的作用是温州成为了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公路交通的枢纽。已于去年年底开工建设的温福铁路也正是与同三高速有着相类似功能的铁路枢纽,同时也标志着浙闽之间结束了没有直接铁路的历史。沿海铁路、同三高速及原有的104国道,共同构建了温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之间的桥头堡,温州一跃成为华东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大交通也对温州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决定一个城市的定位与对外流通的辐射特点。
温州注定要超越历史,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前锋交错地,成为沿海城市带中的一颗明珠。
大交通决定了城市对外的流通与交流。当一个城市的大交通一跃成为城市定位的主要因素时,那么,大交通过境线的走向将成为城市发展方向与功能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从温州总体城市规划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现在的同三高速、金丽温高速与建设中的北段高速形成了环形绕城高速,清晰地形成了新的城市核心区的概念及形态。公路运输具有蚂蚁搬家特性,而过境铁路则具有大流通的特性,其规模化的人流与物流的集散则对一个城市的商业与产业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尽管火车站历来是一个城市的是非之地,但是火车站周边及相邻区域却历来是一个城市商业与居住不败的繁荣地。沿海铁路温州南站落点温州潘桥,也正孕育温州城市未来的繁荣新机。
注:温福铁路2009年建成,甬台温铁路2010年建成,两者于温州铁路南站对接。
“一港三城”的机遇
温州港口城市的梦想已久。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的沿海天然优良深水大港建设中即有温州的七里港。温州,地处浙南边陲,陆路不便,港口曾一度是温州对外联系的生命线。而近年来的大交通的建设所形成的便捷的陆空交通,使一度兴旺的水上交通起了变化,而近十年来,温州对于港口城市的梦想,却一直只是说说而已,地处沿海而不能发挥港口功能是温州挥之不去的心痛,温州一港三城的城市梦想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升为一个城市发展的目标。
温州是一个沿海城市,却不是一个滨海城市。而一港三城的目标正是将温州从滨江时代推向滨海时代,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港口振兴、港口东移、兴建半岛工程等。
且看温州目前港区情况:
客运港:主要集中在望江路。
货运港:七里港、龙湾港、杨府山港;七里港是温州当前的集装箱港,优良深水港,但进出货量少,配套不足,吸引力不足,温州多数企业选择从陆路通上海出海;龙湾港、杨府山港以杂货运输为主。
港口规划:
杨府山港(短途水上客运及国内外游船基地)
龙湾港(中期以国际集装箱及件杂货运输为主的外贸港区;远期承担杂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功能将转移到七里港和洞头港。)
七里港(加快七里港区的开发建设,是能源物资进口、腹地内外贸物资中转、国际集装箱转运的综合性港区。)
状元岙港(实现温州港由地区性港口向主枢纽港的战略转变,确立主枢纽港地位。)
比较分析:
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杨府山是温州客运的主要港口,原有货运功能取消,这与这一区域商务区规划有关,货运取消后,优化了这一带作为商务区的环境档次和交通秩序。而主要深水港向东发展,主要是七里港和状元岙(半岛)港,两港分布于瓯江两侧,可以分别与乐清片工业区、温州方向及半岛海洋产业区实现较好的对接,也即沿海产业带产品能较便捷地实现货量进出,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未来温州从乐清到温州、瑞安、平阳、苍南滨海区域将形成一个滨海产业带。从港区规划中,我们看到思路中更多的是产业方面的引导,也就是作为中心城区其功能进一步纯化,而对外大流通的产业平台向东扩张。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核心区功能进一步纯化,产业大流通平台的建立,为大温州沿海经济带产业区的形成及接受城市核心区企业转移创造了平台。所谓东海时代,其实质是产业的东海时代。
大都市经济动力带
温州大都市概念的提出首次化解了温州发展空间局促和产业分布不均衡的城市发展瓶颈,从大局上统筹了温州区域发展。大都市城市规划形态体现在“一主二辅五组团”的空间结构规划上,其中,“一主”为中心城市(含主城区、永强副城区);“二辅”为瑞云(瑞安飞云)、乐柳二个辅城区;“五个组团”为上塘组团、洞头组团、半岛组团、藤泽组团、桐浦组团。
整个大都市形成以现甬台温高速、金丽温高速、城北高速为环的内环核心;以乐柳、永强、洞头、瑞安沿江为代表形成的沿江版块;其中瑞安与主城市之间通过轨道交通形成了多狭长的延伸块。内环核心包括主城区(含瓯北)、七都块,在便捷的轨道交通的联系下,该三大版块将瓯江融入了城市主体,形成了跨越并融合瓯江的江城型核心城区。主城区通过跨江战略,丰富了城市山水内涵,突破了城市核心的局限,同时通过与瑞安的形成城市带的连接,并将这一连接通过轨道交通加以优化,拓展了主城区的横向发展空间,促成了温瑞城市带的形成。而乐清、永强、瑞安沿江为代表的城市带依托现有的产业聚集现实,凭借沿海快速通道的形成及优良的深水港口的大流通,形成了一个沿海展开的产业群带,规划中这一产业群带将形成以产业为主,并辅以部分生活及其他配套的产业群带,这一产业群带具有一定的自我独立能力,但对于主城区同时有一定依懒,同时从远景来看,这一沿海产业群带也承担着吸收主城区产业转移的功能。
新市府与新商务时代
温州城市发展在房地产的一路高歌下迅猛开拓,从“五马时代”迈向了“新城时代”,政府的方向就是城市的方向,市政府迁入新城,也预示着一直以来新城区配套不足,商业成熟度发育不足的凄冷局面将发生重大改观。
从温州城市总体规划上可以看出,新市府周围仍面临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市府搬迁除了可以有效促进其周围的成熟度以外,唯一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就是以杨府山CBD区为核心的滨江商务版块。这一版块以杨府山商务区为核心,包含目前会展中心一带的江滨东路版块,涂田工业区、七都版块几个主要版块。这一区域与江相邻,与城市核心区交通紧密相邻,处于城市核心处东大门户位置,位置十分重要,杨府山码头转型为客运码头更是提纯了这一区域的商务纯净度,从基础条件来看,这一区域具备成长为温州纯商务区的各项优良条件,同时因工业开发较少,房地产开发相对滞后,也恰好为系统商务开发提供了大手笔发挥空间。
杨府山商务区当前仅建成了国际会展中心与部分建成的高档公寓,作为商务区来说,充足的商务写字空间,会展会议设施,培训及职业教育,兴旺的商务休闲设施,高级别的酒店,便捷的交通等都是商务区不可缺少的,因此相类似的物业或行业在这一区域将来将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将七都划入商务区,解决了商务区总量有限,缺乏发展后续空间的局限,七都大桥建成后将七都与商务核心区连成一体,七都版块作为商务中心的配套部分规划具备有商务休闲与教育培训之职能,相类的行业及基础设施将在规划的引导下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