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两年的房地产调控进入关键时期,以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为主的调控受损方,已经表现出极强的反弹力量。这种力量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开发商通过自己或者代言人公开喊话,部分地方政府通过放宽限购方式来表明态度。
在这关键时刻,主抓房地产调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河北廊坊调研房地产调控工作,并且组织了一次座谈会。11月27日的《新闻联播》中,将这一个事情做成了两个新闻播出,表明了中央政府对各界关于房地产调控反弹的鲜明态度——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李克强的这番表态同时还意味着,房地产调控将会延续到十八大之后。
这次房地产调控带有很强的行政调控味道。中央政府不放松房地产调控,意味着房地产的拐点必然会出现,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降已成必然。这种长时间的调控周期,会让一些现金流紧张的房地产企业被淘汰出局,房地产业提高集中度的洗牌必然会发生。
尽管李克强在这次表态中,对地产调控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依然是坚持不放松,但其中还是蕴藏了一些变化,调控政策实质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微调信息。
首先,三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目标已经做出调整。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所需资金是一个天量,尤其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减少,又要加大保障房建设的情况下,难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通过各方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今年的1000万套已经开工。但明年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力度,加上今年新开工的续建,对资金的要求更大。可以预见,明年和后年不会再按照三年3600万套的目标去建设,很有可能会调低目标。所以李克强在发言中用了“明年各地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新开工相当数量的保障房”这种富有弹性的语言。
其次,不单单建设保障房,更需要重视保障房的配套实施建设。如果配套建设无法跟上,已经建好的保障房就会成为孤岛。而要配建保障房的基础设施,又需要增加投入,这也意味着资金需求将会更大,反过来进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压力。对此李克强表示,要抓紧研究通过债券等形式筹集资本金的机制,推进建设保障房必要的市政配套设施。但这种债券发行的偿还主体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又需要一次博弈。如果全部由中央政府来负责,那么地方政府很有可能利用建设保障房配套市政设施的机会,将其他非保障房建设的市政设施算到上面来。中央政府必然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出现,应该会让地方政府一起来投入,并且尽量明确好各自的偿还责任。
最后一个信号,是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需求。这表明,在保障房建设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单纯靠政府来全部解决,是不太现实的。这也意味着,如果房地产严厉调控,继续进一步打压房价,房价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可能大量出现。这样可以满足一部分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减轻政府负担。这既符合房地产发展的长远需求,也表明单纯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全部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这一系列房地产调控的微调,如果能够推动保障房建设完成3600万套目标的一半以上投[入到市场,配套能够跟上,同时促使商品房中这种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有一定增量,解决掉大部分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那么,对房地产限购的这种行政办法就完全可能取消,从而采用税收和价格等工具来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