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普遍较紧
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不外乎销售回款、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在严厉的调控之下,后两条路没有多大空间,销售回款成为决定资金面的关键因素。金地集团是变现困难、资金紧张的一个样本。
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金地建成项目余额23.5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变现困难。例如2007年竣工的深圳金地名津,2011年初余额与年终余额都是1.46亿元;2006年开始陆续竣工的上海格林世界,2011年前6个月只销售8263万元,余额仍高达5.3亿元;2007年开始竣工的上海格林郡,半年来一套未销,项目余额停滞于2.14亿元。今年前6个月,金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负51.4亿元,短期内此种情况不可能被扭转。
资本市场圈来的钱不用还,银行长期贷款数额大、利息低。再融资和银行贷款曾是房地产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在高压调控下,上述两个传统的融资渠道都被封堵。2011年初,金地的长期货款余额是180.64亿元,6月末是181.52亿元,基本上没有增长余地。其实房地产商还有一个融资“法宝”就是预售。2011年6月末,金地集团预收房款达255亿元,远超银行贷款。
房地产企业首先采取的就是短期借贷。例如声称要“优化债务结构”的金地,实际上却力不从心。长期贷款原地踏步,短期借贷却从年初的2亿元增到23.8亿元,半年间暴增10倍。第二个办法就是以“股权融资”形式加“少数股东对项目公司贷款”的形式吸收社会资源。2011年上半年,金地账面少数股东权益增加了13亿元,不论这些股东提供的是资金还是土地,都是在给上市公司输血。仅2011年前6个月,少数股东贷款额较大的有上海定鼎投资有限公司的3.9亿元、天津仁爱企业的2.6亿元等。截止到6月末,金地现金及银行存款合计达156亿元,而流动负债及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亦超过100亿元。
远洋地产情况也不妙,2010年上半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的172亿元!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远洋地产现金及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合计97亿元,较年初大幅减少40多亿元,主要是因为拿地开销过大。2011年6月末,远洋地产长期贷款余额为182.2亿元,较年初的192.8亿元略有减少。短期借款及预收款分别为102.6亿元和191亿元。
从市场行为上一点也看不出远洋的资金紧张。2011年7月8日,远洋地产与北京万洋、北京万通等组成联合体,以每平方米3.4万元的价格拍下著名的“北京中服地块”;还有七八亿元的款项贷给关联公司甚至第三方公司;还宣布派发了2.32亿元中期股息;甚至斥资2500万元回购了700万股。远洋地产的主要融资举动是发行了4亿美元长期“次级债券”,2016年到期。
与金地、远洋同病相怜,中海的经营现金流也显现“巨负”。2011年上半年为负99亿元,2010年度为负74.5亿元。激进拿地造成不小的资金压力,6月末中海持有现金182.2亿元,银行贷款与应付票据分别为318.2亿元和100.2亿元。中海成立的房地产基金只起到改善财务弹性结构的作用,难以指望它“造血”,上半年该基金投资了3个项目。
中海与外部合作伙伴成立联营公司以分散资金压力。到2011年6月底,中海在16家联营公司的权益及净应收款合计达到240亿元。合作方非富即贵,比如九龙仓、世茂集团、华润集团和大型房地产基金,这些合营项目上半年给中海带来74亿元的销售收入。2011年中海在国内获得一笔30亿人民币的协议贷款。作为海外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通畅不受行政干涉的优势尽显,5月底获得62亿港元的5年期贷款。目前中海净借贷比为38.5%,处于业内中低水平。
金地、远洋、中海3家公司在拿地方面一家比一家积极。经营现金流皆为负数,财务状况持续恶化。银行长期贷款触及“天花板”,短期借贷成本高企。预售商品房、成立合营项目公司及“搞大”应付账款仍然是主要的融资手段。远洋、中海还可利用在港上市的便利条件发行债券。
资金面上最令人放心的还是万科,2011年6月底账面货币资金达40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万科在银行贷款增长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大量采用信托方式融资,其规模直追银行借款。根据万科中报披露,仅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最大的5单信托借款合计金额就高达44.2亿元,这部分借款年息在12%左右,比一般的银行贷款高一倍,算得上是高利贷。高成本融资带来的财务费用攀升,对净利润率不到20%的万科构成不小的压力。
尾声:房地产商也许该谢幕了
用市场的方式满足社会需求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至今中国绝大多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内还做不到这一点,例如能源、交通、金融、电讯等。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政府、公众和开发商均不具备通过市场经济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尽管让房地产行业回归计划经济是令人沮丧的历史性倒退,但总比普通百姓住不上房和地方政府沉湎于土地财政“和谐”。
稍微敏感些的开发商已经意识到自己只是“包工头”。土地拍卖谁中标政府说了算,出让金第一时间缴纳,户型设计、工程进度、开盘时间、预售价格……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可以“自作主张”的。批不批地,让不让银行贷款,限不限购,以什么价格开盘已经完全由行政权力主导。真个是“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在可预见的将来,万科、保利们还会继续存在下去,但最终会成为中国移动、中石油那样的“企业”。按市场经济的思路讨论房价与讨论成品油价一样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