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二届中国房地产业高峰论坛观点实录
【背景简介】"中国房地产业高峰论坛"是中欧国际商学院与世联地产携手联合打造的高端产业论坛,每年举办一届。论坛以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问题与解决之道为核心,邀请众多国际国内行业翘楚、资深学者及专家,以东西方高端对话的形式,为房地产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9月17日,第二届"中国房地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论坛吸引了近300位政府官员、行业精英、知名学者以及媒体朋友参加,与会者围绕当前形势下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重庆市副市长凌月明先生、原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先生、香港房屋协会副主席邬满海先生等嘉宾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破局对话",破局意味着转折,意味着拐点,意味着突破。对话围绕"保障住房建设与市场参与"、"房地产融资困局的突破"和"商业地产的机遇与挑战"等三个核心主题展开。
【观点实录】
主题一:保障住房建设与市场参与 1、关于保障房建设,国家的态度中央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第一、必须要做;第二、正在做;第三,要做好。
(1)必须做。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第二届人居大会,在这个大会上提出两个同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目标:第一,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第二,城市化进程中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从人权高度,各国政府都毫不例外地要在住房方面承担某种形式的义务。
人人享有适当住房,这是人权的一部分;保障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这是政府的义务。
(2)正在做。十一五是我们保障性住房取得了重要成果的一个五年计划,一共建成保障性住房1100万套,新增租赁补贴是406万户;到"十一五"末,实物保障一共解决近2200万户,覆盖率是9.8%,如果加上租赁补贴418万户,目前保障覆盖率大概11.7%。"十二五"一共是3600万套,十二五末估计保障覆盖面能达到20%。
(3)要做好。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把保障房建设得更好。
第一、确立保障责任。应该明确政府的责任,中央和省级政府主要是制定政策、设计制度、编制规划、提出要求、监督检查,组织落实是城市政府,包括镇政府。
第二、明确保障对象。保障对象包括:双困(住房、经济困难)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但是很弱,但又不是低保户,根本无力购房的家庭;有一定支付能力,但是无力购买商品房。
第四、动态准入机制。尽快进行全国的房屋普查,把房屋产权、户籍管理与个人信息系统相结合,以身份证号为主建立个人终身住房档案。
第五、明确保障标准。以中国目前的核心家庭,三口之家作为基础来设计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以40平方米为主;公租房三口之家可以做到40、50、60。
第六、精心规划设计。搞好保障房设计,提高适应性。理念就是在较小空间内创造比较高的居住舒适度。
第七、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房建设要做到安全耐用、节能、环保,目的是减少维护和运行费用,减轻居住负担。
第八、全面配套问题。面积小,更小注重配套。
2、重庆保障房模式的借鉴意义(1)重庆模式的核心: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
(2)保障住房的内容:国家的保障房一共七大类11个科目,重庆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双限房都取消了,全部采用公租房来覆盖。廉租房不再单独建小区,而是建在公租房小区里面,有7.8%是廉租房。两者的差价由政府来补。
(3)保障与建设计划:到去年年底保障了63万户,175万人;重庆市政府提出三年建4000万平方米保障住房的目标,2010年建了1300万平方米,今年已经完成946万平方米,明年还有1350万平方米。未来建设发展的21个公租房小区全部建在一环、二环周边,在轨道交通附近,容积率控制在3.5-4.0,绿化率35%,户型有四种,30-80平米,平均下来52平米一套。
(4)管理与准入机制:重庆保障住房由政府来主导,产权姓公;保障对象包括:第一、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3平米;第二、大中专毕业生;第三、进城务工及外地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建立社保、民政、工商的联网系统,严格控制准入资格。
(5)土地与建设资金:重庆所有未来建设30万亩土地,都在市政府控制范围内。保障房建设实行四个不收,土地出让金不收、配套费不收、规费不收、建设企业不收建设利润。资金来源于中央政府给的160多亿保障房补贴、土地出让金的11.3%、社会融资。
3、怎么建立一个机制来鼓励开发商参与保障房建设?(1)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分清楚参与什么样的保障房建设。大概分两类,一类是产权式保障,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第二类是租赁式保障,公租房、廉租房。凡是产权式保障住房,企业都可以参与,没有问题。
(2)在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方面,中央政府可以发保障性住房国债,来专门支持公租房长期建设资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