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集资”成了商品房

2011年03月29日 14:57:00来源:浙江在线责任编辑:李茜茜字体:【大】【中】【小】
简介:

  房价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面对高位运行的房价,为了有个安身立命的场所,人们不得不作出各种选择:有的人花光积蓄,选择做房奴,有的人选择宁可租房也不接了开发商的招。而更有甚者,在去年北京还有打工者选择了自造鸟巢来解决居住问题,其实北京的这位打工者的举动在浙江温州五年前就有了,而且还是一群人的行为,这些人选择了自己建房子来解决居住问题,而他们参与的建房项目就叫个人合作建房。

  有20多人交了钱拿不到房子

  人过中年的曾雪秋,十多年前从洞头来温州市区发展,能在市区有个属于自己的住所一直是她的梦想。 “这么高的房价,我已经租房十多年了,我确实是买不起房子。”

  曾雪秋说由于买不起房,她在温州只能一直靠租房,而曾经的经历让她至今难忘。“2005年我搬过3、4次房子,为了安身之所,我筋疲力尽。”

  2005年8月,已经打算放弃买房的曾雪秋偶然听说,温州有人在发起个人合作建房,这让她的买房梦,再次燃起了希望。“如果不是赵智强搞了这种模式,我确实买不起房子。”

  曾雪秋口中的赵智强是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也是温州个人合作建房的发起人,当初温州个人合作建房组织方提出的“每套房能节省30%”的口号让一大批象曾雪秋一样的买房者加入了该协会,并签订了相关协议。几年过去了,曾雪秋等到了自己的房子吗?

  温州市民曾雪秋:“我签的是跃层,认购书是两层,现在楼中楼没有,90平方的电梯房没有,楼顶半层的房子也没有,对我们公平吗?”

  曾雪秋说像她一样加入到了个人合作建房并签订了相关协议至今还没有拿到房子的人,还有二十来个。由于迟迟拿不到房子,大家都比较焦急。那么曾雪秋等人是什么原因没有拿到合同上的房子呢?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现在剩下20多个人,就是钱少交了。钱交到40万以上,哪怕没有合同,我们也让他过关了,钱是硬道理。”

  那么那些参与个人合作建房、却迟迟没有拿到房子的购房者真的是因为少交了钱吗?在论坛上有网友爆料说,事实上不少购房者都交齐了钱,甚至有些购房者还按照一分两分的利息补交了12万,可是最终还是没有拿到自己合同中的房子。那么对于这些质疑,当事人又有怎样的说法呢?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是有补交利息的,我保留你(选房)的资格,这也是大会通过的。”

  不过对于赵智强的说法,曾雪秋表示不能接受,她说自己没有及时交钱是因为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当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初个人合作建房本身这个项目出现了问题,现在要自己来承担这种后果显然不公平,何况自己还有合同在手。“你当初是怎样承诺的,你现在要兑现。”

  村民、官员为什么能拿到房子

  我们前面说到过作为温州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发起人赵智强认为,目前没有拿到房子的二十多个购房者是因为没有及时交钱,而买房人曾雪秋却认为自己没有及时交钱是因为个人合作建房当初本身出了问题。那么个人合作建房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说法,究竟哪个是更接近真相,我们007记者展开了调查。

  说起个人合作建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时面对全国各地日益高涨的房价,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大连、杭州都兴起过一阵个人合作建房的热情,温州个人合作建房也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当时全国各地搞,我考虑温州房价高,刚性需求大,我以前搞过房地产,有些不必要的开支可以省掉。”

  个人合作建房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能够省钱,当时发起人赵智强提出省30%的口号,这让不少低收入又想买房的人看到了希望, 2006年11月15日,温州个人集资建房方委托开发商以1亿多元的价格,拍得龙湾区蒲州街道上江路的江前村三产安置地块,温州个人合作建房项目走出了第一步,而正是因为这第一步,一大批象曾雪秋一样的购房者加入到了合作建房项目中。

  曾雪秋:“2007年买了这套房子,我一直在等。”

  虽然拿到了地,但是温州个人合作建房项目进展的并不顺利,相关证件迟迟不能办下来,从拿地到现在已经过去近五年的时间,温州个人合作建房项目至今还未完工,这比一个正常的房产开发项目慢了一年多的时间。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参与者:“由于政策性问题,房屋开发商事情很多,大家投资心态不一样,阻力也大,结果土地搁浅。”

  眼前的这块工地就是在建设中的温州个人合作建房施工工地,从施工公告上我们得知这个名叫理想佳苑的住宅区总共由7幢楼房256套房子组成,我们看到目前这个工地地下部分已经建成,工人们正着手开工建设地上部分,而当我们准备进入到施工工地时,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对我们说了这么一番话。

  温州理想佳苑施工工地工作人员:“市里的意思是先不要宣传,先盖,到时候怎么处理,会有几个方案。”

  尽管这位工作人员面对我们的镜头保持了刻意的低调,并表示关于房子如何分配至今还没有定论,而事实上据记者所知,眼前这些才刚刚打完地基的房子其实早就名花有主。

  就在上个月,在温州的金银岛酒店,这些房子分成数次被分到了参与个人合作建房的会员手中,而就是由于这几次的分配,将温州个人合作建房中的重重矛盾暴露出来,在温州当地的网络论坛上,有网友发帖质疑个人合作建房组织者赵智强牺牲了普通会员的利益,在分房过程中照顾了一些本不应该享受照顾的人——理想佳苑所在地龙湾区江前村的村民,让他们拿到了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房子。那么对于这种质疑,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会有何说法呢?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当时拿地就有说过这是优惠政策,我们合作建房是活生生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方方面面的关系都有,村里照顾是合情合理的,村里交款最齐。”

  而对于当地有官员以村民的身份分到了房子的质疑,赵智强是这样解释的。“这些政府官员是以村民的名义去买,有人怀疑他不是村里的,但他身份证登记是村里的,我们查不出来,据我了解也不多,有个别。”

  其实我们前面片子中说到的还只是温州个人合作建房项目中内部碰到的问题,而实际上,温州个人合作建房不仅仅有内忧,更有外患,而且这种外患极有可能让当初想真正拥有一套个人住房的会员们想法落空,那么这种外患究竟来自哪里?参与温州个人合作建房的会员们究竟最后能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房子,个人合作建房的前景最终如何?

 [1] [2] 下一页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