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视来温专访太太投资俱乐部

2006年05月22日 13:05:50来源:温州都市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周围一下子多了很多咨询买房的亲友。让人纳闷的是,冷市期,房源随买家挑,价格又平稳情形下,表现冷淡的购房欲,怎么一夜之间都突然有了强烈的购房需求?

  回忆一下,这拨购房风大概始于今年春节节后。巧合的是,市房屋交易产权登记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市区的二手房交易量突然猛增到788件,比2月的388件交易量整整翻了一番。自4月10日以后,市区的二手房交易量每天基本都维持在60件左右。日成交60件,应该是去年宏观调控以来的高点,接近于调控前的市场。尽管没有官方的数据统计,但单单就二手房,由于市场交易量的强烈反弹,价格变得坚挺,从表面看货源比去年同时期来得紧张。

  进入3月,温州楼市开始出现异动。

  很多人据此判断,房价将会上涨;很多人开始出现曾有过的顾虑,房价是不是进入了新一轮的上涨期,趁早出手。买涨不买跌的错误心理正在显现。楼市的未来以及房价的走势,开始让很多人变得不知所措。

  距离温州一千多公里,深圳的邹涛告诉我们现在不要买房。

  邹涛的动因源于一直以来以稳健著称的深圳楼市出现了异动。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全市商品房均价达8752.9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0.62%。其中,商品住宅均价为8126.1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5.63%。而在2001-2004年,深圳的房价增幅一直维持在2-8%之间。房价是实打实的涨了一大块。那就赶紧买吧!报告称,今年一季度深圳二手房交易面积为231.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32%。排队挤买房子的现象,又现深圳街头。这个时候作为开发商(或者拿着房源的上家)肯定“捂盘”,表面的供求失衡,房价肯定追涨。

  作为普通的市民,惟一可以对抗的只有让需求下来。于是,邹涛首先在网上发出了“不买房运动”的倡议,继而怀疑虚拟世界的影响力,5月3日直接到深圳房交会现场,向房产商递交公开信,并在会场上散发“不买房行动”的名片。邹涛的行动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79.1%的人支持“不买房运动”。

  在这个事件中,邹涛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我们对于他的不买房意志不会有所怀疑。但是,哪怕网络调查也好,联名签字也罢,都只是虚拟的人群。这个联盟是脆弱的,也是不可靠的。即使参与投票的人全部支持该行动,也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因为有意买房的人都在紧锣密鼓地筹钱,只有望房生畏的网民,在借着“不买房运动”渠道泄愤。一旦真正有合意合价的好房,是没有人因为誓守盟约而放弃好房的。在此,联想到温州本土的一些论坛。在房价处于波峰时开始出现抵制、漫骂高价房的卫士道的声音;而在目前市场有所回暖时,又学着发出不买房的“号召”。这里面,除去一部分中低收入需房者的声音外,分分类,更多的是在上一轮房产“牛市”,眼见着错过楼市获利机会,把房价喊下来,“进仓”的投资客;更不乏乘市场开始活跃,房价真正起来前,低价吸纳准备转手投机的人。他们都巴不得房价先跌一部分下来。

  而在这些看似正义的声音背后,老百姓获得的一点好处没有。以北京为例,按北京城市人口的家庭户数计算,每年的生产量,连新生人口的一半都满足不了;即使有71%的家庭(户数)不买房,还有20%多的人要买房。而按总户数计算,目前北京每年的供应量只有2%到3%,新房缺口仍然很大,住房需求只能通过二手房以及其他渠道予以逐步解决。这样看来,邹涛的个人行为只是浪花一朵,根本不能影响供求,进而影响到房价。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曾有这么一段话,“集体行动成员越多搭便车的动机便越强烈,跟风与投机行为也越难以发现。”更多的民众成了被利用的羔羊,错失了自己最佳的购房时机。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认为,“不买房行动”是一种市场情绪表达,对市场不会构成直接影响。在房地产消费与供应方面的矛盾冲突,或者说工资收入水平和房价水平的战略冲突,这种冲突在我国会客观存在,而且不会在短期之内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任何民众都有他表达一种情绪的权利和自由。”(张宝全语)所以,从这点上看邹涛是可爱的,他的表达可能左右不了楼市,但是他践行着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因此,“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至于普通的购房者,该啥时候买房就啥时候买吧。买房头等大事,还是要适度规划,超前考虑,量力而出为宜。购房要有错时意识,不要热市入市追涨;更不要到了不得不买时,临时“挤”高价房。5月16日上午,在本报飞霞南路保丰大楼广告中心三楼会议室,太太投资俱乐部成员聚集在一起,召开定期的投资交流会,而此次她们面对的是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的镜头。

  据本次来温采访的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曹莉介绍,近期中央电视台二套策划的新时期各个行业不同层次人群把握投资机遇的专题正陆续在经济半小时中播出。在选择妇女创业成功事例时,本报2004年成立的太太投资俱乐部进入了他们的视线。5月11日起,央视采访报道组记者来温。据介绍,此次来温专访温州太太投资俱乐部,主要是想深入了解“太太”们对于置业理财的“秘诀”,是什么使她们有这么灵敏的理财意识,南征北战名振海内外。发挥女性投资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新世纪女性应该所具备的,温州女性思维和实践是一个典型,值得全国的女性借鉴和学习。

  在交流会上,部分成员讲述了理财经历,“以前很多家庭是丈夫外出做事业,妻子留守家中全职负责家务。但是,随着温州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主妇主动走出家门,融入置业理财中。”温州太太投资俱乐部负责人刘琳琳女士表示,太太投资性的组织正是顺应“太太”们的理财需求而成立的。很多成员就目前的理财形式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但我们发现,大部分成员对于理财置业还是很青睐。“房地产是最好的理财方式!”张女士表示,目前手头上还有几个商铺,回报挺不错。当镜头对着这群“女将”时,专业是写在她们脸上的唯一符号,这和专家的表情不同,她们的判断力来自于长时间理财实践的经验。对于置业理财投资,她们似乎有一种难舍的情结,在谈到今后的理财趋向时,大家不约而同,还是看好房地产。

  曹莉笑言,一些“太太”们的理财经历令她很震惊,“她们很专业,无论是股市、汇率、房产,几乎样样都懂,印象很深的是采访的第一位女士,采访一开始她就告诉我们她这几天在忙着炒汇,而且收益不错。刚听到我们都表示很怀疑,以为她是为了配合我们采访而专门准备了素材,可后来她讲出的一套套很专业的东西,让人不得不信,从她身上可以看到太太置业团的缩影。”

  在温期间,报道组还对“时尚之都”房展会以及温州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对一名俱乐部的“典型”进行了跟踪采访。据了解,本期太太专题理财投资俱乐部专题报道,将于月底在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播出。本报记者邢淑巧

  ·背景资料·

  太太投资俱乐部是由本报创立的中国第一支以女性命名的投资团,于2004年3月8日在温州宣布成立,从此引起各地的关注,新浪、中新社、香港明报、新华社、日本东京电视台等国内外三十多家媒体、网站先后进行了报道。作为首个针对妇女投资、集结房产投资半边天势力的民间组织,一时成为投资业界的一个新热点。

  太太投资俱乐部是以投资俱乐部为平台,旨在促进俱乐部成员间的经验交流和情感交流,提高女性风险意识和理财意识,发挥女性投资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期帮助女性提高社会地位,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建立以投资者和全国各地房地产开发商为主体的群体网络,有效预防投资风险,推广优质投资项目,实现价值最大化。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