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辛辣的地产评论和更加刺激的PK辩论,易宪容成了2005年房地产最红的明星。他痛斥高房价,抨击房产暴利,断言地产泡沫,预言房价下跌,不仅诉之笔端,还一次次与任志强、潘石屹等地产大腕在PK台上“对决”。
买不起房子的普通百姓把这位“大嘴学者”视为自己的“代言人”。“代言人”自己究竟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呢?
25架藏书和80平米的“图书馆”
都知道学者的书多,但依然没想到易博士家的书多到这个程度。在位于昌平区王府公寓的易博士家,记者看到,桌上摊开着书,沙发上潜伏着书,阳台窗台上是一叠叠经济学杂志,更多的书被整齐地排列在高高低低的书架里。“我这里一共有25架书,总数大约有几万册吧。”易宪容博士很自豪地对记者说。
易博士这套公寓是复式的,二层楼,面积近200平方米,附送一个80平米的阁楼。而易宪容把阁楼完全变成了私人图书馆。
整个阁楼的主人是书。20多个书架,参差错落,高度与房间的高度相互配合,有的架子比人头还高出一大截,有的架子高度只到胸口。书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异常精美,皮革封面上烫金的英文标题表明它是远渡重洋来到此地;有的已经陈旧,泛黄的纸张如同老树的年轮;极厚的大部头和薄薄的小册子各有各的领地;许多架子上一大排全是成套的书籍,有如一支“集团军”,气势惊人。
有一个书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几排书册整整齐齐,有厚有薄,没有普通的书脊、封面,都是用黄色的纸张包装,标题是打印的。易博士告诉我们,那些全是他自己从香港复印带回的外文书。
“经济学、金融方面的书,比较好的专业书,无论国内国外的,我这里几乎收全了。”易博士自信地说。当然,易博士还在不断购书,写字台上正摆着几张国外出版社寄来的新书目录,按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再过两年,阁楼也会不堪重负了。
房产学者的选房之道
王府公寓小区是京城较早的高档房,有独栋别墅和公寓两种类型。1998年开盘的时候,公寓的房价就卖到4500元/平方米,在此买房的不乏名流。
说起买房的经过,易宪容很有兴致。他是在2002年以每平方米不到3000元的价格买下这套房子的。价格低的原因是当时开发商因债务原因把一批房子抵押给银行;在赎回房子后,为了尽快收回资金,开发商大幅度降价。那时候,易宪容正住在离此不远的温馨公寓,是一个朋友的房子。他没事出来遛弯时看到了这个信息,于是,便宜事就让易博士赶上了。
易宪容说起自己的经济实力依旧是与人PK时的那种理直气壮:“我这么大的年纪,读了这么多书!”最主要的原因是从1998年至2000年,易宪容在香港大学呆了三年,张五常教授邀请他去合作研究。“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比那时候内地的大学教授一年拿的钱都要多。”易宪容说。不过,他说,钱当然不如同在香港大学访问的经济学家汪丁丁多,“他每个月有4万多。他讲课,我不讲课。”
于是,在2002年前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易宪容夫妇俩选房子主要看的是别墅。京城北郊的许多项目他们都看过。这里地方虽偏僻了一些,但好在夫妇二人都是学者(易宪容夫人研究民商法),不用朝九晚五的上班。那个时候,他也有了自己的私车和司机。
除了王府公寓,易宪容在城里还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位于六里桥的莲香园。因为易博士没有参加社科院的分房,院里给他补了一笔钱,“钱必须用来买房,于是我们就买了六里桥的房子。”
易博士两套房子都买得很合算,当记者问起现在应该升值了多少?他却摇摇手:“我不搞那个,房子自己住,升也好,跌也好,对我毫无意义。”
“留守男士”的宁静家居
200平米目前就易博士一个人住着,易博士的夫人七八个月前去国外做访问学者,而这一去就是好几年,所以易宪容的家给记者的感觉有点冷清。
对于事实上的单身生活,易博士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二层的书房是易博士主要的活动区。他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我就喜欢在这里,安安静静的,读读书,写点东西。”
易宪容每天阅读量相当大,“每天报纸一堆,杂志一堆”,而专业书籍刚一出版,易博士便将其收入囊中。就在我们采访的当天,易博士从早上三点开始阅读一本新书《金融支持过度与房地产泡沫》,一气读了两章。
易宪容也是位多产的学者,除了专业学术论文,他还写大量的经济评论。2005年,就是他那一系列“炸弹”般的房地产评论引发社会舆论的一阵阵轩然大波。
易博士告诉我们,他曾经考上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博士生,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就读,但对于建筑文化、建筑设计,他也颇有几分专业眼光,“谁都蒙不了我,房地产商们也蒙不了我。”
易博士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惟一的业余爱好是看武侠小说和影视剧。最喜欢看《小李飞刀》、《神雕侠侣》、《笑傲江湖》,为《神雕侠侣》里面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谈到武侠,易博士立时眉飞色舞,令我们发现,这位学者也有天真的一面。
房子的景观相当好。整套房子有三个阳台,站在复式二层的阳台上,天气晴好时可以看见西山,往下俯视则清楚地看见王府花园中大片独栋别墅的屋顶。”当初我夫人想买独栋,是我决定买公寓的,一个是价钱便宜一点,另一个是视野好,”易博士微笑着说,“我比他们站得都高,放眼看去,他们都在我脚下。”
居住理念:对家的执著是对精神的追求。在这里思维可以自由呼吸。(梁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