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6中国房地产预言:房地产融资篇

2006年01月17日 13:55:22来源: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2006中国房地产融资预言

  预言一:2006房地产信托在监管与创新间行走

  随着信托计划200份的可能突破及分类监管的正式实施,2006年有望成为信托行业走向规范与专业的转折之年。这一年,信托产品创新将继续沿袭2005年的发展,成为行业的主旋律;由分类监管带来的信托公司的分化与整合将对信托公司格局形成新调整,其结果是行业分化现象加剧,金融控股模式将凸现。

  预言二:典当融资非主流中求发展

  典当融资虽然不占主流地位,但依然是解决房地产企业短期资金困难的一束救命稻草。典当融资在2005年扮演了中小房地产企业救命稻草的角色,也成为一些大企业首选的应急融资方式。上海、北京两地的房屋和土地典当业务曾一度异常火爆。由于成本太高,2006年内典当融资的非主流地位难以改变,但将有越来越多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典当行出现。但去年7月份发生在上海的个人投资者通过典当套现完成资本出逃的那一幕不会重现。

  预言三:2006信托政策“200份突破”依然不容乐观

  自2003年“121号文件”颁布以来,国内银行不断加大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控制力度,借此契机,房地产信托业务量得以迅猛发展。而2005年“212号文件”的颁布,直接表达了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的限制态度。基于政策的惯性,部分专家预测2006年境内金融机构信贷会继续紧缩,因此200份究竟能不能真正突破,依然不容乐观。

  预言四:2006信托创新依然是主流

  “212号文件”把以“过桥贷款”为主的信托业务牢牢遏制住后,先前房地产信托业务中的抵押式贷款融资和财产信托转让受益权式融资类型,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到来自信托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双重抑制。2006年股权投资或直接购买商业用途楼房或住宅式的信托融资方式,有可能在同步捆绑着其他高级形态的金融工具后,成为新型房地产信托业务的过渡载体。开发商可以再次以“借钱生钱”的方式撬动银行的融资杠杆。

  预言五:2006年银行仍作为房地产融资的主渠道

  2005年被媒体和诸多业界人士热捧的多元化融资,在2006年挟其突起之势,浩浩荡荡扑面而来。然而,这新的一年中,作为房地产融资主渠道的银行,内对各路新融资方式的挑战,外临外资银行等强敌逼近,其江湖老大的地位却依然难以撼动。无论如何,2006年,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说,改革的步伐更加紧迫。

  预言六:银行收紧房贷委托贷款, 2006年将愈演愈烈

  越来越多的“委托贷款”将从开发商拿到地那一刻就介入,而且风险规避的手段将更加完善。当银行收紧房贷已经成为所有开发商必须面对的事实时,沉寂多年的委托贷款再次焕发生机,这种趋势始自2004年年底,并将在2006年愈演愈烈。

  预言七: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大势所趋

  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实行土地拍卖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要求越来越高了,因为参加投资资格的保证金动辄就是数千万元,很多中小企业越来越多感觉到面临的资金困难以及他们在银行信贷方面的困难。这样就迫使很多企业不得不用更多的方式获得资金,各种各样的联合和融通渠道应运而生。以万科为例,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公开的募集渠道,同时又通过私募的方式和境外联合取得了融通渠道。类似这种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多,尤其是国内好的突出的企业,越来越多的资金会向这些企业倾斜。

  预言八:部分开发商走上私募路

  银根紧缩对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影响在今年宏观调控后变得更加明显。为筹到足够的资金,一些开发商不得不私募或通过上市融资。但各种渠道融资利率不一,会使银行以外的资本市场非常混乱,这个问题将受到政府和开发商的密切关注。

  预言九:固定利率房贷浮出水面

  其实早在3月16日的通知中,央行就表明了立场:“合同期内贷款利率也可采用固定利率的确定方式。”2005年8月,央行发布《二○○四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时,提出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到10月中旬就传出三家银行关于推出固定利率房贷的申请已获得了央行批准,正在等待银监会批复的消息。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监管部门“放行”,固定利率房贷将打破国内浮动利率房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购房者提供更多选择。

  预言十:房企可探索私募融资

  私募房地产信托基金由于投资标的和募集的基金份额流动性均不高,私募发行股票也存在范围有限、流动性不高的问题,因而这两种融资方式都有较大的局限性。用公开发行股票或在专业化管理的前提下用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方式设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才应是房地产直接融资的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我们解决房屋租赁市场投资来源的重要融资方式。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