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汇能否引发REITs蝴蝶效应 内地何时掀热潮

2006年01月09日 12:59:05来源:新地产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风雨之后见彩虹

  2005年11月25日,香港有史以来第一例,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领汇房地产信托基金( 0823.HK)”终于如愿以偿地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首日股价表现气势如虹,尾盘报收11.8港元,较10.30港元的发行价高出14.6%,而且全天成交占联交所总成交金额的33%,其上涨幅度明显超出各专业机构的预测。

  利好接踵而至,领汇在12月1日披露,欧洲最大规模的英资对冲基金The Children’s Investment(TCI)已成为领汇的重大基金单位持有人。TCI拥有领汇3.837亿个基金单位的权益,占已发行基金单位约17.95%。有专家预测,该对冲基金以着重改革上市公司企业管治见称,在领汇应有大展拳脚的空间。在对冲基金大量持有消息刺激下,领汇当日收盘大涨6.2%。

  之后一周,领汇走势更加凌厉,最高曾见14.15港元,至12月8日虽有回吐,但收市仍报13.75港元,较发行价已上升33%。

  领汇的上市资产主要是香港房委会旗下的151个商场(总楼面积达96万平米)和178个停车场(共约7.9万个车位),这两部分资产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非常高,分别达9.2%和13%,具有龙头地位。领汇还享有优先权购买房委会尚持有的屋苑商场及停车场,因此具有不俗的发展潜力。基强联行董事总经理陈基强对新地产说:“除此之外,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停止加息步伐、基金看好而大笔吸纳、散户均倾向于将其作为收息股长期持有等利好因素也是领汇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因领汇本身资产不可随意买卖,短期而言,股价上升动力有限。”

  申银万国基金经理黄国英则认为,炒作价值当然已不大,但若是长线持有,领汇现在的息率仍可考虑,毕竟买楼收租也只得3至4厘回报。

  香港大福证券麦德光表示,领汇物业遍及香港,本身就是一种特点和潜力,对于REITs来说,分布广泛的物业组合,其收益更稳定。据悉,领汇正筹划将其物业网络作为广告平台,广告收入可能成为新盈利增长点。

  投资者喜笑颜开

  到目前为止,参与领汇认购的散户应该说获利不菲。由于此次领汇在IPO过程中,散户能获得5%折让,其每份基金认购价仅为9.78港元,按照领汇12月8日收盘价计算,涨幅已然高达40%,回报之丰厚,无股可与其比肩。领汇的靓丽登台,让散户喜出望外。

  “领汇成功上市,证明特区政府奉行市场主导的方针正确。希望领汇可与商场租户合作,为基金持有人的资产增值。”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表示。

  “很高兴领汇最终成功上市,获得23万投资者的支持,我们现在首要工作是增加属下商场人流及改善环境,把公司做好。”领汇主席郑明训也颇有些兴奋。

  在领汇的冲击下,香港多只筹备上市的REITs眼见领汇掀起投资热潮,已按捺不住而加快招股步伐。继在香港主板上市的越秀投资(0123.HK)传出计划分拆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主板上市的消息后,筹备多时的长实(001.HK)旗下的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泓富基金的上市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由于领汇的出色表现,REITs概念在香港投资者中具有了强烈的吸引力,风头之健一时无出其右者。

  上市过程颇具戏剧性

  领汇的上市过程可谓跌宕起伏。

  2004年12月8日是香港开始认购领汇的日子,正当香港房委会发行领汇的程序已近尾声,派发的表格超过百万份,已有51万名股民“入单”认购之时,突然横生枝节。有公房居民正式向高等法院递交了上诉书,要求法院判决房委会违例,禁止其将资产注入领汇。原告代表是两位连律师费都无力支付的老者:67岁的卢少兰和77岁的马基召。

  上诉书罗列了一大堆反对房委会出售资产的理由,最主要的是担心未来新的管理层会大幅增加商铺的租金、影响居民休憩及购物中心的使用权。虽然高等法院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房委会胜诉,但终因原告采取“拖”字诀,向香港终审法院上诉,而直接导致领汇的上市计划泡汤。

  一年的拖延和热情的弥散,使房委会平白多花去超过1.5亿之巨港元,借款认购基金的个人、券商及银行、承销商等损失合计更是高达7.7亿港元。而领汇拖延上市更是无形中的重大损失,香港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的脚步被迫停滞—本来,领汇上市就承载着特区政府借此培育和激活香港REITs市场的良苦用心。

  转眼到了2005年7月20日,香港终审法院就领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一案作出最后裁决,当日的宣判结果为长达8个月的领汇上市法律争议划上句号,领汇终于得以在2005年11月14日又一次公开发售。

  虽然此次领汇发行价最终确定在定价区间的上限,但2004年时50万人涌上街头争相抢购盛况已不复再现,由于利率升高、融资成本加大及预期派息率下降,面向散户的超额认购比例也由去年的129倍剧降到18倍。

  “领汇事件的实质不是政治势力的争斗或是法律上存在漏洞,而是在公用事业融资过程中所引发的政府、投资者、普通公众之间的权益之争。”陈基强感慨道,通过领汇事件,人们看到香港真正是一个民主与法制社会,任何事情都要按法律程序来办,虽“财失”,但“法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没有受到损害。

  内地欲掀REITs热潮

  领汇上市后的良好走势,不但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目光,更引发了内地众多房地产业界和金融界人士的浓厚兴趣。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新地产主办的2005房地产金融年会上明确表示,用公开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设立房地产投资基金,是房地产直接融资的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发出的鼓励房地产企业大胆尝试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最为明确的信号。

  “领汇对内地房地产基金上市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预计香港将迎来内地房地产基金上市热。”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孙飞博士称,“领汇上市的示范效应,加之香港允许境外物业在港上市的宽松法规,将会促使大量房地产基金通过选择到香港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

  “中国绝对应该鼓励REITs在内地发行上市,因为中国内地现有的投资渠道太少,所以房地产信托产品买得非常火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允许发行REITs呢?不然,等到国外投资者收购大批内地质量最好的物业,再通过REITs形式到海外上市时就晚了。”陈基强在接受采访时说,“事实上,在越秀投资的影响下,包括上海复地、中国海外和北京北辰等内地多家企业,也在积极准备和境外投资者合作筹备REITs。近年来不少外资涉足内地房地产业,如麦格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均有大手笔收购,这些投资最终可以通过REITs形式套现。”陈基强相信,首批赴港上市的内地物业,会以写字楼及商场物业为主。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