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起袖子轰轰烈烈跟物业公司闹场革命
在已经买房的消费群体中,每年都发生大量的物业纠纷,而今年的纠纷之所以更加特别,是因为司法机关的介入让群众哗然。
10月30日,朝阳区法院98名执行法官和法警兵分6路前往13个小区,采取“堵被窝”方式对数十户长年拒交物业费的业主进行强制执行,过程中爆发冲突,有16人在这次行动中被司法拘留。他们成为北京市首批因欠物业费而被拘留的业主。
尽管法院从执法角度作出了解释:“这些业主都是在物业起诉、法院判决生效的情况下仍不履行的业主,一旦判决生效,判决书或调解书就具有了法律强制力,这时就不仅仅是业主和物业公司的争端,而是业主和法院之间的关系,业主不执行法院的判决,法院就要依法强制执行”。但大多数的民众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因为跟物业公司比较,业主处于弱势,物业公司服务差、乱收费、账目不清、将广告受益据为己有等等问题,业主们除了打官司(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取证难),就只有另外一种途径去对抗,那就是拒交物业费,物业费只是所有问题的爆发点。
当另一庄震惊京城的物业纠纷案被曝光的时候――美然动力街区物业公司被法院判决撤离小区,次日对1700户业主停水停暖气,有人质问:法院为什么不对物业公司强制执行?物业公司可以将人的生死于不顾?
尽管在这美然动力的纠纷案中,业主希望物业公司撤离小区的诉讼请求实现了,可业主真的胜利了吗?物业公司给业主停水停暖甚至于安插黑保安在小区,致使新的物业公司没法顺利进来,业主生活在毫无安全感的环境中提心吊胆。
是我们的法规不健全?没有对物业的交接期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作出明确的规定?是我们的业主或者说法院考虑不周,没有提出相应的财产和人身保全?
回顾今年纠纷事件的同时,也注意到对于怎么解决和避免物业纠纷各方也作了很多的探讨和尝试:
制度层面,《物权法》的出台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物权法》经过几次审议明年有望出台,购房人所关注的关于道路、绿地、公用部位的权属等问题将作出明确解释;
而对于产权不清晰易引发纠纷问题的解决,华远集团已作出了先行一步的探索,引入了香港的业权分配制度,即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将开发商和业主分别拥有的产权说清楚、算清楚、分清楚;
为了减少物业乱收费,北京市发改委和市建委7月份进行了收费听证,制定物业收费指导价;
有的物业纠纷是由于房屋质量问题导致的,由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是母子关系,业主将对房屋质量问题的不满发泄到物业公司头上,采取拒交物业费等方式,华远集团引入的工程质量担保制度,将房子卖出以后的质量问题交由担保公司负责,这会不会成为一个可普及的解决办法目前还在试点;
而对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母子关系容易造成纠纷,北京瀚文律师事务所房产律师朱小梅则提出了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前期物业管理应实行政府监管下的物业招投标,即由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物业招投标市场,所有的物业企业都在里面挂牌,项目要拿到预售许可证,必须对物业公司进行招投标。
虽然可以相见,明年的物业纠纷必然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一直在探讨避免的途径和对消费者保护的方法。
明年的房价我该相信谁?
央行二季度调查显示全国城镇居民购房意愿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为19.1%。宏观调控使整个市场陷入了持币观望。三季度较上季提高0.5个百分点,但从历史数据看,仍处低位。四季度居民买房意愿接近历史最低,未来三个月打算“购买住房”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9.2%。今年楼市也失去了往年“金九银十”的盛况。
在对楼市的众多影响中,有一个人恐怕不得不提,这位明星人物,央视《新闻会客厅》的座上宾,被看做购房人利益的代表者,透过无数支持他的网友的帖子,我感觉到了这位神圣领袖的力量,是他早在两年前指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只有他敢于在公开场合跟开发商叫板,他就是社科院专家易宪容。老百姓支持他与其说是相信他的观点,不如说是“想要相信他的观点”、希望有这么一个代言人能左右市场、能以大众的名义跟开发商作对。在焦点网进行的楼市是否走出观望的PK中,潘石屹预言九月将走出观望,很多人骂他托市,而易宪容坚持的“购房人一直在观望”则以67.71 %的网友支持率影响民众的心里预期。他更是在媒体上放言,上海的房价应跌50%,北京房价应该跌30%。
而事实上,除了上海,又有几个城市的房价下跌?楼市是不是已经开始走出观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9月份高1.1个百分点。北京四部门数据显示1-11月,全市商品住宅期房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1.2%。
有好几个在北京准备买房的朋友年初的时候就问:“房价会不会跌啊?”等啊等,到年底了,他们的问题变成“再不买的话明年的房价还会不会继续涨?”
已经人预测明年的北京房价还要涨,而上海的房价明年一季度仍会跌。
经历了一年的磨难,我们都说购房人将变得理智而成熟,他们从来不相信开发商,将来也不再相信专家学者、更不会相信政府,“明年的房价如何”每个人将自己去判断,也许早已经有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