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钱抢购房子的场景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今天不少人已不得不面临着自己所购楼盘房价下调的现实;昨天人们还向那些出手买房者投去艳羡的眼光,今天他们开始庆幸自己没有加入那抢购的一族。面对房价的调整,那些在最高位买入的人们,开始心里打小鼓——
今年1月,孙女士买了一套148平方米的住宅,托了关系,打了个9.8折后,当时感觉还是蛮好的。虽说那时对楼市争议颇多,但孙女士买的那个楼盘照样很俏。不愉快的感觉发生在不久前:楼盘的二期开盘了,她发现比她那套更面向中心花园的房子,同样楼层,标价居然是一样的,而且现在随便就能打个9.8折,找个关系,能打到9.5折。
楼价下跌了。去年底今年初买了房的人们相当一部分感觉到了这一点。面对价格的调整,楼市开始演绎购房者不同心态的“补救”行为。
现象一:找开发商索赔
近日,杭州某楼盘正面临交付,而在该楼盘的业主论坛上,一场集体的索赔行动也正在进行中。一位业主认为,由于楼盘的规划条件有所改变,要求开发商每平方米补偿500元。这一建议得到了不少业主的响应。
无独有偶,在另一个楼盘,五六十位一期的业主和开发商进行了一次集体对话。发起人说,在一期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由于是标准文本合同,没有给业主签订附加条件的权利,这样的合同公平性有问题,因此,要开发商给出合理解释。
他还表示,一期业主是在楼价最高的时候买进的,基本没有一分折扣,而现在的房价居然比一期还要低,且有不小的折扣,开发商理应给予一期业主一定的补偿,比如优惠购买车库等。
“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也知道市场有风险,不过这样的风险应该由业主和开发商来共同承担。”一位提出索赔的业主说。事实上,杭州已有索赔成功的案例。在城郊某楼盘,开发商给予一期业主每平方米200元的补偿,以平息业主对二期跌价的愤怒。
然而,对这样的索赔争议不小。一位律师认为,如果开发商确实有过错,索赔是应当的;但如果仅仅因为价格下跌而索赔,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开发商并没有在合同中承诺房价只涨不跌。更何况,当房价上涨时,在已签定合同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开发商也没有要求业主补缴房款。
但问题的关键是,在不成熟的楼市开发条件下,有多少开发商没有刺可给业主挑的呢?
现象二:找关系退房
从今年8月杭州透明售房网公开商品房合同解除后,每个月的退房呈上升趋势:
8月,共退房18套;9月,退房31套;10月,退房36套;11月,至28日已退房38套。在这些退房中,除部分是楼盘快交付或已开发一两年后的“合同更名”外(这样的退房大多是涨价后的套现),多数为今年新签的合同。
对退房的原因,开发商们自然讳莫如深。一家退房率较高的楼盘营销负责人表示,他们之所以退房这么多,多数是因为合同签定人要求增添或改变合同签订人的名字。这样的解释自然不能让人信服。
事实上,能退成房的,多数还是有点关系的。今年3月,出于投资的目的,小费以每平方米上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公寓,眼看楼市转淡,自己的资金搁在那儿,小费非常着急。他和开发商商量退房,自然被一口回绝。无奈之下,小费找了一位和老总熟识的朋友,终于退成了房。想到自己总算抽身而退,小费真是舒了一口气。
现象三:多赚钱还按揭
对更多在高位买入的购房者来说,他们既没有费心费力地去找理由索赔,也没有办法或路子,或者也不想把房子退掉,他们的选择是埋头干活,多赚钱早点还掉按揭款。
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小徐近日正四处寻找兼职。今年3月,他以单价上万元的价格买了套LOFT,所有的存款都付了首期,按揭40万元左右,每个月还款3000多元。这对月薪5000元的小徐来说,还是有点吃力的。“虽然我买的是不合算,但买都买了,只能多赚点钱,早点还掉按揭款,毕竟房子还是要住的。”小徐说。
同样在今年高峰期买入房子的小李也持同样的看法。尽管近日他也参加了自己所买楼盘的维权行动,但他并不对开发商的赔偿抱什么希望,他想做的就是如何开源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