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仪而衍生出来的阴阳博弈,用到房地产再恰当不过了。如果说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是围绕“土地”这个关键词,那么整个房地产市场则在价格上开展了新一轮的对峙。先是开发商与购房者在房价涨跌上僵持不下;再有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土地成本论;最后则是关于房地产是否归为暴利行业的争执,“价格”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买卖双方打持久战
从3月底开始,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下了诸如“国八条”等几剂“猛药”之后,全国的楼市进入了一个微妙的转折期,北京也概莫能外。
在交易清淡、预期继续看跌的压力下,上海众多楼盘纷纷“跳水”,紧接着杭州、成都、昆明、合肥等地的房价也在下降。但与上海等地房价“应声而落”形成反差的是北京市场的房价仍在高位波动,一边是在看跌预期下买房人捂紧了钱包,让开发商大为犯愁,而另一边,北京大部分开发商却又并不准备“修正”价格,更有甚者把新盘的开盘日期一再推迟,这就形成了买卖双方僵持博弈的尴尬状态。
从数据来看,9月份北京市商品房预售房屋总成交量16623套,虽说比8月份上升了20.7%,但相对于今年成交量较高的4月份来说,成交量却下降了38%.10月份依然没有出现很大起色,供求情况呈现持平甚至下滑的趋势,国庆假期每日仅成交198套住宅的销售低谷更是给开发商们当头一棒。原本寄予厚望的金九银十远没有开发商预想的好。
一边是购房者持续观望,等待价格走稳,一边则是开发商死顶硬扛,这板算叫死了。
政府驳斥土地成本论
在主体战役如火如荼的同时,政府和开发商、开发商和学者还开辟了第二战场,围绕土地成本、行业利润展开辩论,将博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开发商认为,“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新模式将大幅抬高土地入市价格,直接导致开发成本上升。有开发商干脆公开表示,“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都是因为地价上涨抬高了开发成本。”
2005年4月,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张维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全面驳斥并表示根据国内32个城市调研数据显示,地价因素平均只占商品房成本的23%,而北京则为22.98%;上海为16.15%;广州仅为11.4%.土地占房地产商开发项目成本的比重是比较小的。房价上涨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土地成本推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开发商将房价上涨全归于土地问题,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