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贷款有松动的迹象!”近期媒体的这一类标题令开发商们很是热血沸腾了一番。但是很快,这种激动再次变成苦笑。
“我们只是向符合条件的开发商们积极放贷。”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某支行客户服务部
蒋经理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只能是项目贷款方式,自有资金比例达到35%以上,而且四证俱全。这些硬性规定并没有改变。”
“空手套白狼”的年代
“前几年的开发贷款模式是企业提要求,银行尽量满足。”一直从事房地产金融服务的杨先生回忆说。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银行贷款能不能拿到,成为项目启动的第一环节。
“那时候只要开发商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和一个项目规划书,就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了。比如你的项目规划书上写明项目开发成本是两个亿,那么只要你出具6000万元的自有资金证明,其他资金就由银行负责解决,并分期提供给企业。”杨先生说。
当时,多数开发商是拿着银行贷款去办四证,甚至是交付土地出让金,而一旦达到了预售标准,开发商有了销售回款,就可以拿这些钱偿还银行贷款。再加上建筑商和材料供应商的垫资,只要具备一定资金运作能力,开发商就能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完成开发。
“最早,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自有资金比例为20%。2003年6月提高到了30%,但那时候操作仍然不规范,少一点也可以贷的。”杨先生认为身处那一时期的开发商简直是在享受高额的贷款盛宴。
除了进入门槛低,“空手时代”的开发商可以有很多变相贷款的做法。杨先生告诉记者,在销售环节如果出现资金问题,可以申请追加贷款;以原有的房地产项目作抵押也可以向银行贷款。但是现在,上海各商业银行都已经停止了房地产企业的抵押贷款,只允许作项目贷款,从而避免了连环抵押的风险。
显然,银行对房地产开发的宽贷政策成为助长开发热的重要驱动之一。而银行此举一方面是看好当时的房地产市场趋势,另一方面则源于自身对贷款业务的扩张需要。
“在过去市场景气的时候,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贷款,尽管对一些违规做法心知肚明,在操作上却是默许的。”一位银行内部人士介绍。
宏观调控:审贷环节几乎卡死贷款
贷款盛宴一直持续到2003年上半年。
针对当时过于通畅的开发贷款政策,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6月13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121号文件”),核心内容是:房地产开发贷款自有资金比例要达到30%;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的贷款;承建施工企业不能通过流动资金贷款为开发商垫资开发项目。
一个文件,向以往三种不规范操作下了禁令。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发贷款热潮并未因此消退。由于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利润空间,一些银行对四证不全的开发企业仍采取积极放贷的政策。于是,更严厉的限制政策在隔年9月来临。
2004年9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其中除规定开发贷款自有资金比例应达到35%以上,且项目四证(注:《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齐全外,同时要求严格贷款项目审批机制,对贷款企业的股东构成、资质信用、近三年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甚至与关联企业的业务往来都要进行深入调查审核,对经营管理存在问题、不具备相应资金实力或有不良经营记录的,贷款发放应严格限制。
《指引》同时规定,在分期发放贷款过程中要对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有逾期未还款或有欠息现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销售监控,在收回贷款本息之前,防止将销售款挪作他用。
由此,银行真正拉起了防控开发贷款风险的大旗,放贷审慎,催款有方。开发商终于感到了银行大门的徐徐关闭,银行各类报告中显示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额度开始下降。
根据《2005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显示,2004年3月份以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速度在40%以上,到2004年年底增速降低到17.3%,2005年一季度增速进一步下降到15%。而根据央行发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年6月末,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余额为8459.45亿元,增幅同比回落7.69个百分点。
受制于政策:银行欲迎还拒
“我们银行几乎已经不做房地产开发的项目贷款了。不是不想做,是央行统一的贷款政策令符合条件的开发商不用贷,没条件的无法贷。”民生银行一位客户经理表示。据他分析,对于开发企业而言,如果达到放贷标准,开发商通过承建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垫资的方式,就已经可以启动项目。因此,“这些规定不变,中小开发商想走银行贷款的路仍然行不通。”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出台了一份名为《关于重点支持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称将“重点支持大型、特大型优秀开发企业和2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优质楼盘。”与此同时,深圳、上海等地纷纷出现了开发贷款“松绑”的传言。而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上海的一些开发商的确收到了银行资金绣球,但是并不是以开发贷款的形式,而这类青睐也不是适用于任何企业。
7月8日,中国农业银行为上海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绿地集团提供3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同一天,复地集团也与中国农业银行签订全面“银企合作协议”。而大华集团也获得农行提供的总额为3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额度以及建设银行超过10亿元的贷款综合授信额度。至此,上海开发企业三强都通过授信额度方式与银行再次结盟,宏观调控下的资金危机进一步缓解。而对于众多中小开发企业而言,银行贷款的大门依然紧锁。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开发商们的拿钱之路并不一样宽畅。
显然,“草莽”时代已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