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房价虚高供求畸形 板子要打在一些政府部门身上

2005年09月19日 18:56:08来源:中国房地产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我不是市场教的忠实信徒,并不认为市场可以解决一切社会及经济问题,但是在房地产这个事情上,我更不相信权力之手会比市场之手更加有效,尤其是这双手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

  孙学农

  最近,面对房地产市场房价虚高、供求畸形等问题,有关专家和学者开始重新省视1998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决定》(简称23号文),并加以研究、分析且争论,目的是为未来的房地产政策提供借鉴。抛砖引玉的是曾参与23号文起草的包宗华先生,他坚持认为23号文无论从内涵以及制定的背景,还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来看都是没有错的,但结果是当初制定时没有料到的,主要是执行中出现了问题。总体看来,包先生作为一个制度制定的参与者,对后来制度的执行做了认真反思。持相反观点的是中国社科院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尹中立博士,他认为制度本身出现了问题,自然导致结果出现问题,认为该制度本身太依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结果造成部分官员为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了国家和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政府应以行政法规和财政金融等手段对住房市场的运行加以控制和调节。尹博士对于制度本身提出质疑,并对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特点作了深刻的剖析,令人很受启发。但总的来看一些表述和逻辑值得商榷。

  尹先生认为“判断一个制度或政策是否正确的一个最简单方法就是看结果,如果结果是好的,那么该项制度或政策就是好的;如果结果不好,那么该制度或政策就有问题,必须改正。”一个好的结果可以推导一个制度的正确性,但是一个坏的结果并不能推导一个制度不正确,因为除了制度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制度产生的结果。比如制定了交通制度和规则,但是每年还是会有很多人死于交通事故,而且在欧美一些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照样如此,你不能说出现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制度和规则出现了问题,这是最简单的逻辑。

  在23号文出台之前有一个1994年7月18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的文件,从中可以看出从那个时候起,政府开始考虑逐步把福利分房制度向货币化、商品化转化,这个做法是有现实依据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布局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成分多元化,私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并存,劳动力开始向更有竞争力的私企和外企转移,而且这方面的劳动力比例逐渐上升,并且超过国有企业消化的劳动力。而他们本身没有给员工福利分房的做法和经验,也不愿承担这部分负担,酬劳主要是以货币方式支付。而大部分国企在与外资和私企竞争中逐渐丧失优势,效益滑坡,福利分房变成沉重负担,一些企业开始重组,“国退民进”成为流行话题,所以通过企业福利分房变得不那么现实。此外还有很大部分公房的存在,它的历史渊源在此不赘述。当初政府确实为此承担了很重的财政负担,主要是用于这些公房的维修、改造等等。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劳动力对城市居住有很强烈的需求,加上城市自身人口的不断膨胀,以前的做法明显需要改革,所以才有政府希望通过市场手段,将房屋商品化来解决住房问题。

  23号文的推出,一方面是在1994年文件的铺垫下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尹先生所提到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政府希望通过房地产产业发展来拉动内需。我想这也是无可非议的,房地产的发展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包括水泥、钢材、其他建材、房屋装饰、家具、白色家电等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的成长。至于尹先生认为这么做导致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成为一些地方GDP增长的唯一来源,我觉得这不是当初政策的问题,而是某些地方政府的能力问题和经济发展思路问题,板子不能打在政策上,是这些官员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些官员还是这种思维,缺少产业风险的意识,就是没有房地产政策,他们还是会依赖于另外一个产业,对于一个要谋私的官员,任何产业他都有办法为自己牟利。我还要提醒尹先生的是,官员谋私利并不是只出现在房地产商品化时期,在福利分房时代就很普遍。

  23号文尽管带有浓厚的市场色彩,但并不是说政府不能使用行政手段和金融手段来规范市场,同时保护一些经济上困难的群众。这在包先生的文章中已经提到,分类供应制度就是参考了有现成经验的样板美国和新加坡。但是不幸的是,播下了龙种,却收获了跳蚤。但我要说的是这与制定的制度无关。如果把精力和焦点专注在只是一张纸头的制度是很无聊的做法,它只会让那些在房地产市场中谋私利的腐败无能官员逃脱责任,这是转移视线的做法。

  我不是市场教的忠实信徒,并不认为市场可以解决一切社会及经济问题,但是在房地产这个事情上,我更不相信权力之手会比市场之手更加有效,尤其是这双手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我非常赞同包先生关于制度执行出现问题的说法,制度执行出现问题是某些问题官员的缘故,这些官员的出现是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以及执行政策中的严格监管。这并不仅是房地产的问题。在宣布失败的医疗制度改革上,以及不断出现闹剧、喜剧、悲剧的股市制度改革上同样出现了这个问题。我们曾经请来非常有证券监管和投行经验的专家为我们设计证券制度,我们证券市场的制度是全世界资本市场最繁复、最严密的,最后照样老是出现问题。但可笑的是,最后板子却拍在了这些专家身上,而不是那些出了问题的官员、国企领导身上。

  我们确实应该对所取得的经济成果欢欣鼓舞,但是还应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对于在经济活动中处于至关重要地位的官员,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的话,所有美好的愿望最后会以一个闹剧或者悲剧收场。我希望我的话不至于太悲观。(作者为建宏咨询金融经理)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