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淘房网  >  投资分析  > 正文

5年保障房大计推出 保障房红利能否实现

2011年12月01日 17:06:03 来源:民商 查看评论

  问计保障房

  中央推出的5年保障房大计,具有刺激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双重考量。但在中国经济面临各方压力考验之下,保障房红利能否实现,仍悬疑重重。

  2011年房市调控年,“限购令”和“保障房”是两大热词。前者通过限制买房者降温楼市,后者则通过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稀释商品房需求。年初,住建部已与各省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完成了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务,较2010年的590万套大大增加。而建设这些住房大约需要1.4万亿元资金。

  几个月以来,保障房项目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多数观点认为,如此庞大的保障房建设规模可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填补房地产市场崩溃带来的冲击,也是中国转型关键期政府刺激经济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2011年仅仅是拉开了保障房大计的序幕,中央的这一庞大计划预计会持续5年,到2016年完成总计3600万套的保障房,市场转向以保障房建设为主。行至年关,1000万套保障房能否按规定完成,资金缺口如何填补,保障房效应又如何呈现,种种疑问矛盾背后,是中国经济结构转身的艰难曲折。

  保障房红利几何?

  对于众所瞩目的中国经济走势,中央最高层在最近表态,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而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底气之一来自于房市。尽管今年商品房销售压力巨大,但中央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1000万套保障房项目,却意图平抑房价,代替商品推动经济增长发挥关键作用。

  以覆盖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测算,保障房存量供给缺口在5500万-6200万套之间,考虑到“十二五”期末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1.5%,未来五年的新增增量缺口约计500万套。按照中央计划,2011年1000万套、“十二五”3600万套保障房将成为未来五年最大的福利保障,从而通过保障房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居需求,刺激非居住类消费需求。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宏观经济研究员宣宇撰文分析,在全球经济探底的威胁下,为防范通货膨胀与经济减速叠加效应威胁社会稳定,政府更可能加快保障房建设,一方面可以减弱外需不足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能够加快居民安居保障,不仅由住房带动相关消费从而有利于拉动内需,更重要的是能弥补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中民生保障短板,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保障房建设不再仅仅是政府拉动投资的简单的刺激政策,而是带有经济和社会调节功能的政治取向安排。按照“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近4.6万亿,这将超过2008年底推出的4万亿投资;同时,保障房建设投资又将集中影响到水泥、工程机械、建材、钢铁、家电等行业。此外,政府将会出台配套措施(如政府补贴和减税计划)等刺激居民消费,稳步扩大内需市场,从而建立起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内生性源泉,回归到经济发展的本质属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央力推保障房对于民生和经济转型,都具有更相当长远的意义。而相比4万亿,保障房项目若能落实到位,对于拉动经济和内需效果似乎更为正面。

  专家分析,中国保障房效应能否奏效,在今年7月以后可见分晓。巴曙松也认为,根据2011年保障房的开工与建设进度,保障房对冲商品住宅投资下滑及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红利”效应将在三季度集中释放。但在中国经济面临各方压力考验之下,保障房红利能否实现,仍悬疑重重。最大的疑问是资金从何而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姜珂珂]
关键词:保障房
转发到:温网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