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要新开工保障房1000万套,广东省要开工31万套,广州要开工8.5万套。规模空前的“造房运动”,给城市缺房户带来了希望和憧憬,但也带来了保障房也需要被保障的诸多问题。
首先,工程质量问题。
2011年保障房建设在各地“大跃进”,“豆腐渣”工程频频出现。典型如,安庆太湖县开发区的最大拆迁安置小区,房屋交付后出现承重梁、屋面、外墙裂缝和渗水,部分住户甚至出现楼板踩穿、房屋沉降等严重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建房子,是百年大计。表面上技术含量不多,实际上对管理要求非常高。
在地方政府大规模兴建保障房的同时,应首先明确建设主体、管理体系、监管机制,才有可能把工程质量做好。
历史上无数的项目经验已经证明,由政府成立一个“重点办”,搞一个“指挥部”,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设管理的要求。
广州90年代重点兴建的三大解困小区、政府2010年重点打造的“亚运城”,都遭遇了“质量门”问题。作为一面镜子,对广州保障房的建设模式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否则,出现质量问题,“手尾”很长,百姓不满的声音会很大。
保障房建设全面采用“公司化管理”,是目前必须立即作出的选择。只有“公司化管理”,才能把房子建好。
把这个结论引申一下,就是保障房建设,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包括开发商),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作为保障房建设主体的地方政府,2011年不能光顾着开工量,更重要的是要把管理体系做好,把工程质量管好。
为避免“豆腐渣”工程,建议中央管理部门对保障房建设质量问题,也搞“一票否决”。
其次,保障房建得起、养不起的问题。
广州2011年计划建设的8.5万套保障性住房中,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共4.65万套,约占57%。廉租房0.65万套,经济适用房0.8万套,限价房2.0457万套(含拆迁安置房1.8157万套),发放租赁补贴0.3502万套。
从这个建设计划看,广州未来将增加“天文数字”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廉租房按1元每平方米象征性收租金,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含物业服务费)按照市场租金的40-60%不等来收取。
以此算来,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的租金,非但不能还本付息,连维护费用和物业管理费用都不够。广州政府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背负保障房管理维护的巨大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