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民:新版“限外令”是一剂短效药

2010年11月17日 08:44:26来源:经济参考报责任编辑:应胜培字体:【大】【中】【小】
简介:

  国家住建部和外汇管理局15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管理的通知》,规定境外个人在境内只能购买一套用于自住的住房;在境内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的境外机构只能在注册城市购买办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

  网民认为,相关部门出台新版“限购令”正当其时,也有网民表示,由于现在外资投资楼市多以直接与房地产商打交道的方式,这种限制购买的方式很难抓住“大鱼”。

    显示国家调控房地产决心

  “猎房网”的网络文章指出,政府此次可谓颇有决心,为了限制高昂的房价,不仅频出政策打压,如今又未雨绸缪限制外资购房防止境外人士投机炒房。

  署名“蔡为民”的博客文章说,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近期美联储再度增发6000亿美元),限购令的出台有其必然与必要性。

  署名“杨红旭”的博客文章说,出台此新规有两个目的:一是配合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国内部分城市已实行限购,没理由对境外的投资投机者网开一面。二是配合国家防范境外热钱的调控方针,随着人民币升值,进入国内的热钱越来越多,其中部分可能会进入楼市,所以要防止大规模投资房产。

    海外热钱炒房另有渠道

  不过,不少网民认为,此举并未真正打中海外热钱炒房的“七寸”。“杨红旭”说,海外基金购房,一般不会直接买房,而是通过收购企业股权的形式间接购买物业。2005年前后,上海外资购房占新建商品住宅销售比重6%至8%,近两年已大降至2%左右。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外资进入开发环节的资金增长较快,这一点可以从开发商资金来源的结构变化中看出。此限外政策管不了进入开发环节的外资,所以影响非常有限。

  署名“潘涛”的网络文章说,对于国际热钱来说,他们规模大,对于单独一套套购置住宅根本没有多大兴趣,他们更愿意的是直接和房地产商打交道。在楼市调控的背景下,开发商在持续的新政压力下,缺钱成为他们最大的软肋,而国内银行等融资机构紧缩银根,他们很多时候只能寻求海外融资渠道。国内开发商有土地有房子,但是缺钱;国际热钱资本有钱,但是想投资楼市,这两者的互补性很强,自然是一拍即合。国际热钱要进入中国楼市,直接收购房产商的优质住宅项目、或者提供高息贷款等,这些是收益高、见效快,并且能有效规避限外令的入市方式。

  还有网友担心,新版“限外令”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尤其是成交之后是否用于实际办公所需的监管难度较大。

    完善楼市政策胜过限购令“猛药”

  针对此次出台的新版“限外令”,潘涛指出,参照世界其余国家的楼市发展战略,根本不要惧怕外资购房。如果国内的楼市政策完整,税费体制完善,那么炒作楼市的代价和风险就会很大,收益有限,而任何入境的外资都必须接受当地政府的政策监管。限购令只是一剂短效的猛药,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对楼市的长期发展无益,楼市真正需要的是一整套规范的政策和措施,保障每个居民的居住条件和权利,杜绝暴利炒楼的空间。

  与此同时,回望近来频繁出台的“限购令”,网民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指出限购令有可能加剧投机势头,调控楼市要靠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与完善,最终要让市场来平衡供需双方的博弈。

  署名“北草”的博客文章说,“限购令”调控在执行中受到了事实上的阻力,这一方面说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策和地区政策并没有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限购令”之下引起的房价反弹,有市场因素,但更说明问题的是房地产利益博弈在继续;再一个方面,“限购令”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与楼市相对成熟的市场化有相悖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限购令”加大了购房者对入市时机、户型选择的逆反心理。

  署名“蔡为民”的博客文章说,纯粹以行政手段强压购房意愿终非长久之计,政府应双管齐下,加大保障性住房力度,以有效疏导、分流市场需求,如此既避免屡控屡涨的房价报复性反弹,亦能使房地产行业与市场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状况。

  署名“风吹杨柳”的博客文章说,遏制房价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地方政府要员实实在在地执行国家的调控政策,将解决广大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真正当作自己的政绩来追求,而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记者于璐整理)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