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未出台调控地方细则的上海,正在寂静中酝酿一场更大的风暴。
房地产调控风暴震荡于多个城市之际,上海依然寂静无声。
自4月17日国务院颁布“国十条”以来,各省市纷纷出台配套地方细则,一线城市上海失语。
根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有迹象表明,上海不仅未成为政策的真空地带,反而在寂静中酝酿一场更大的风暴。
多方人士证实,上海的地方调控细则已经成型,且以严厉程度不同,存在几套方案。而最大的变数来自房产税,这也成为上海细则前期难产的直接制约因素。
在上海调控细则制定过程中,核心部门为上海市房管局。其内部人士在与《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交流中,并未否认“细则已存在”这一说法。“还没出就等于没有,存在的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而且并非我们一个部门能决定。”
接近上海市房管局的人士表示,“细则尽管没有公布,事情却一直在做。至于上海政策的落地时间,还要看中央政策的实施效果。”
他同时透露,国务院层面已经准备好8个文件。一旦调控未见明显效果,后续组合拳将一一亮相。“判断标准就是,几个热点城市的房价可否降到满意程度。”
受卡房产税自北京率先推出“京11条”后,舆论焦点转移至上海。至今,上海楼市新政何日出台,成为迟迟未能落下的“另一只靴子”。
5月,上海细则即将出台的消息流出,细则内容众说纷纭,其中一个共识是,房产税内容将包含在细则中。
但6月份之后,各地并不乐观的经济数据相继出炉,上海细则一事被束之高阁。
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就在5月份,住建部调研小组曾奔赴上海,小组由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挂帅,专程研究上海调控细则。
“上海调控细则早已经成型了,很多人都看到过调控细则的一个征求意见稿,但因有房产税内容,在市场层面引发了很大的反弹。”上述人士表示。
这份意见稿在住建部层面并未遇到阻碍,一位接近上海市政府的人士透露,“从上海市政府到住建部,推动决心都很大,征求意见稿在5月21日就上报到了国务院。”
按照上海市政府的预计,该方案经国务院讨论通过后,将于6月中旬开始实施。
但之后的事态发展超出各方预料。接近住建部人士透露,财政部与国税总局“希望地方能缓一缓,等《房产税暂行条例》先修改一下,再有具体动作”。
《房产税暂行条例》颁布于1986年10月1日,当时的主导部门为财政部。而在今日看来,国税总局也似乎成为利益相关方。
“上海收税,估计是全部收入自己的腰包,房产税属地方税种,在地税局交。因此,上海方面肯定比国税总局积极。”房地产高级经济师章林晓表示。
“现在看来,上海调控细则出不来,就卡在房产税上。”接近上海市政府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分析表示。
这位人士进一步透露了所见细则中信贷政策的关键内容:第三次买房者,以及在上海本地缴社保不超过三年者,将不予贷款——此一条严厉程度已超过北京。
他说,细则中明确了房产保有税这一概念。其起征标准是,对于存量房和增量房区别对待。不管之前有多少房产,只要是买新房,就要算总账。“但只对增量征收,还是对总量征收,这一点无法确定。”
“估价按市价,就高不就低,税率按千分之八。据说当时准备了三套方案,这套是最轻的。”上述人士表示。
除了房产税带来的阻力之外,当地开发商反对之声强烈,亦成为细则迟迟未出的重要因素。
上海知名地产评论人蔡为民透露,7月初,政府曾召集众多开发商和中介开会。
房管局的高层在会上表态说,上海的调控细则最多影响到20%的人,涉及范围不广,杀伤力有限,和北京不一样。“官方希望通过开发商,让市场都了解政策,大家不要那么担心,该买的还是要买。”蔡为民说。
但在蔡看来,20%是立即的杀伤力,会产生威吓作用。“这20%事实上是地产市场的主力部队,完全可以撬动80%的市场。”
这次会议上,绿地、金地等企业对新政所带来的下行预期均表示出担忧。
“最终,决策层觉得一旦这个细则出台,对市场打击会非常大,希望再观察一下市场,作为政策储备。”上述接近住建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