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造楼,小企业炒房
“现在温州流行‘找项目’。”黄发静说,如果你还没找到项目,那别人还认为你只是一个小老板。
温州老板所找项目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大企业造楼、小企业炒房”,这已成为温州制造企业“群体性不务正业”的不争事实。
最近发布的“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了房地产开发,包括康奈、奥康、报喜鸟等知名制造业企业。
黄仲君也告诉记者,他还投资了房地产、高科技以及养猪等项目,“只要赚钱,我们就会去投。”2007年,黄仲君和房产商、诸多企业主联合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并于2008年在温州拿了多个地块。黄仲君说,他占该房产公司20%的股份,主要是以自有资金入股,也涉及一部分银行贷款。
据了解,由制造业企业抱团成立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目前温州至少有7家,每家资金规模都超过30亿元。
在房价大涨带动下,黄仲君的房地产投资收益颇丰,完全盖过其主业电镀。这是巨大的利益驱动。上述企业家邵先生说,他的朋友圈里,炒房相当普遍。“老行业不会再增加投资,新行业又没有出路,于是这些闲钱就会进入房地产。”
甚至有一些老板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用信贷资金去炒房或搞房地产开发。“大部分银行信贷是被企业挪用的。”一位负责公司贷款业务的某商业银行瓯海支行负责人透露,根据信贷员的跟踪回访,发现很多贷款被用来炒房、炒地皮,真正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很少。“企业多以扩大产能、技改等名义,用企业资产去银行抵押贷款,然后通过账面处理,顺利进入其他高收益投资行业。”
而温州市人行统计调查科副科长梁茜茜也证实,他们听到银行或信贷员反映,企业贷款没有用于企业自身发展,而是做其他行业去了。
在实业资本的助推下,温州房价、地价一路走高。温州大型中介天浩置业数据显示,今年5-8月份温州市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约为2.8万元/平方米,位于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一位乐清市政协官员告诉本报,去年他们做过一项调查,“低压电器之都”柳市镇的规模以上企业,70%以上利润不再投资本地产业,而是转移到外省市开发房地产、建高科技项目,也有不少资金在买楼、开矿等。
该政协官员承认,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以此获得大量银行贷款,转而投资房地产等行业,这种现象在温州比较普遍。“一家年产值1亿元左右的企业,居然能获得银行总授信10亿元。”
温州市人行报告称,在宽松货币政策下,各银行为抢夺贷款市场份额,使一些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增多,负债过重,超过了其实际承受能力,如有些企业负债总额竟超过了其年产值规模。“这种过度融资的制造业企业往往存在跨行业异地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