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有关杭州的房产业内人士向媒体曝光一份房产开发成本清单的消息在业内闹地沸沸扬扬。从这份清单上看出,该开发商凭借该项目共赚取了5.8亿元的毛利润,相对其6亿的成本来说,回报率近100%。尽管难以证实这份清单的真实性,但有关公开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呼声再次高涨。
据报道,就在广东省建设厅以“容易造成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犯和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影响”为由,否决了该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公布房价成本的要求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时,江苏省悄然出台了首个“官方版”房价构成清单,涉及盐城自2004年以来开盘的97个楼盘。这自然赢得一片赞誉。但笔者认为,没有必要欢呼雀跃,更无须高估公开房价成本的意义。换言之,没必要老是揪住房价成本不放,否则反而会在客观上遮蔽了真问题。
不少人有一种错觉,认为房价成本一公开,房价自然降下来,仿佛房价畸高都是暗箱操作的错。其实,别忘了尴尬的现状:即便公布了房价成本,又能如何?有谁会按这个价格执行?再说,如果完全是一家之言式的自说自话,这个房价成本的可信度有多高?诚如网友质疑:开发商花在政府各职能部门身上的钱能公布吗?按公布的成本算,开发商的利润还不如街边卖茶蛋的小贩,可信吗?
其实,即便不公布房价成本,老百姓心中也有杆秤,民间版房价成本早就在坊间流传。北大房地产专家楼建波认为,随着土地实行招拍挂和税收征管程序的日渐透明,房屋成本中的这些部分实际上已经无密可保。官方版的公布或许让老百姓讨价还价时更理直气壮些,但房地产开发商硬着脖子不降价,购房者又能奈何?何况购房者中的炒房财团、海外的游资还巴不得房价蹿高呢。药价虚高,人所周知,国家发改委已下发19道降价令,但“按下葫芦浮起瓢”。症结出在哪里?不在药品成本,也不在定价机制,在于背后充斥着的腐败利益链。房价亦如是。近期,中央在房地产市场掀起肃贪风暴,结果出人意料地见效。为什么一反腐房价就下跌?答案不言自明。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说,近年来在政绩、财政压力等因素促发下,地方政府对于“经营城市”“出售土地”的兴趣,为一些房地产与地方政府的结盟提供了可能。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更成为这种联盟关系的黏合剂。面对中央调控,不仅开发商不愿降价,开发商背后的利益集团也不愿房价下跌,并且正是利益集团在背后撑腰,房价才得以攀升。
显然,无论是公布房价成本还是调整地价,无论是舆论压力还是经济手段调控,都只能是扬汤止沸,惟有斩断背后的利益链,才算得上釜底抽薪。一味纠缠于房价成本,只会让利益集团窃喜。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