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抵触90平米?
“我现在买9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合适吗?”在消费和市场层面,焦点房地产网所接到的咨询问题中,政策发布之后最多的莫过于此。
今年以来,90平米以下中小套型住宅的热卖可谓市场一大奇观,人们对中小套型住宅的热衷可见一斑。对此问题,一个自然而然的逻辑是,今后90平米以下房子多了,可选择的余地也将比现在多很多。
持此观点的包括著名的购房专家李小宁(李小宁博客,李小宁新闻,李小宁说吧),“合作建房”发起人于凌罡(于凌罡博客,于凌罡新闻,于凌罡说吧)和赚尽眼球的“不买房运动”的簇拥者们。但是开发商的主流“专业意见”是,对于将来的90平米能设计成什么样子,很难保障:“比如电梯问题,比如塔楼的南北通透没办法做等等。”而在一个大户型为主的社区当中购买小户型产品,这些问题都不存在。
到底那个意见更正确不是问题的关键,有意思的是这个问题背后折射出的不同心态:大多数开发商对生产90平米以下产品,是非常抵触的。而对此,北京市金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黄汇说:我们已经习惯了为某些人服务了。
在焦点房地产网和《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共同举办的“中小套型功能空间变化”论坛上,黄汇说出这个观点,她所说的“某些人”指的是所谓先富起来的人:“我们不应该责怪开发商,责怪设计人员。是因为有(大房子)需求我们才去做,而这个市场太浮躁,太肤浅。”她直言不讳地表示,在用房子炫耀财富的消费心态下,改革开放之后先富起来的这些人形成的消费群体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他们不太管所谓紧凑或者节约的原则,他们喜欢买大面积的房子。
这让开发商很容易去赚钱。
中小套型功能空间的演变历史
住宅的空间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尤其是1978年以后的社会变迁。想洞悉未来,必须要回顾历史。
有种观点认为,90平米70%的规定是住宅建设的一种倒退。对此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总建筑师赵冠谦(赵冠谦博客,赵冠谦新闻,赵冠谦说吧)说:“不是倒退。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回归,就是回归到你应该达到的面积。”
赵冠谦回忆说,80年代福利分房的背景下开始出现四类标准的说法,按照级别来划分,第一级的是42平米到45,第二级是45到50,第三级60到70,第四级80到90。但是这是分配标准,因为当时建房还不是很多,所以能不能得到得看有没有这么多房:“住宅设计规范在80年代有一次,后来在90年代中期修订了,有四类按照使用面积来设定的标准:最低的34平米使用面积,45平米、56平米、68平米,建筑面积相当于45到55,60到70,75到85,90到100。也可以看出来,当时最大的面积就是90到100,我们现在说的是中小套型90平米,实际上就跟当时最大的已经是相当大的面积了,而且我们当时提得90到100平米的应该是做到4个卧室。”
说到现在的浪费现象他认为:现在的面积胀得太大了,太快了,但是没有必要。现在家庭是小型化,何必要住进这么大的不温馨的甚至感觉空虚的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