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一位普通的温州购房人,在人群中看不出她有何与众不同,可就是这样一位平静、和蔼的女士,却成为温州“太太购房团”中的佼佼者。这位人称“张大姐”的女士,有着什么样的理念,因而在房地产行业中立足呢?
张女士是2000年初开始房产投资的,之前做了二十几年的服装生意,后转行做出租车生意。她说行业热点转移时,必须通过不同途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张女士对房产产生了兴趣:那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她的一位朋友让她去上海看房,她跟他先生说带他去上海旅游,就这样踏上了去上海的车。那房子位于上海城隍庙,地段比较好,价格也还合理,张女士就把它买下来了。那时,她先生才知道原来是来看房的。这套房子没过多久就脱手了,虽没赚也没亏。从此,她与房产结了缘。
有一次,张女士和朋友一起去灵昆看房子。那里一带有别墅园,环境较好,限量发行,吸引了张女士的注意力,带着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心态,她买下了一套房子。在她的带动下其他几位看房的太太也买了几套。那套别墅当时要四十万零五千元,而且没有贷款,靠东拼西凑买了下来。直到目前,还没转手。张女士相信它有增值余地。
“套牢”时的心态
房地产是一个容易让人头脑发热的行业,张女士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尽量将风险降低。
当问及张女士在搞房产时有没有被“套牢”过?她毫不避讳地说有。一次,张女士想在北京买房,有一位中间人说实际要56万元的房子,现在可以52万元卖给她,但要给中介人1万元,并且要马上付款。给了定金22万元和中介人1万元后,却因为银行贷款出了问题而不得不放弃这次买房,先付的22万元后来是要了回来,但中介人又从中拿了1万元,一来一去损失了两万多元。
对此,她没有耿耿于怀。反正已经损失了,生气只是为了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她一再坚持这种“笑看”风云的心态。这次亏了就想上次赚了,亏一点也正常;成功则是自己付出之后的所得。
买房与不买房的理由
走遍神州看楼,绝不轻易下手。张女士看房有一个特点,她会在全国各地观摩,到过北海、四川、海南、北京等地方,看了不少房,但买得很少。她说自己实力不强,特别谨慎。只有当看准了有发展价值的才会“出手”。
其次,她特别重视人文环境,觉得一个地方那里的人积极向上,具有一种拼搏的精神,才可以有继续发展的潜力。正如她谈到温州新城为什么没有买房,说很大程度上是在那里居住过的一段时间,让她觉得新城一带的本地居民,由于土地被征用,钱多了性情慵懒了,缺乏一种上进心,而这是与她积极向上的性格格格不入的;再次,追求住宅环境优美。现代人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处于以前那种只要有地方住的初级阶段,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绿树成荫,拥有花园一样的住宅条件。还有,房子结构要美观。现代人在讲究务实的同时,也越来越追求外观的美,这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只求有片瓦遮风挡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下班之后,走进家中,看到体现人文和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风格。
性格与思维方式助你成功
张女士说,赚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虽然有压力,但却乐在其中,因为感到了自己在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论是从事出租行业还是房地产,张女士似乎都有一种超前的意识,在别人怕自己车出租会被损害时,她早已迈出了这狭隘的一步;在别人甚至自己的丈夫都觉得贷款无疑是增加自己的负担时,她早已用贷款来让自己涉足房地产。当她劝朋友把钱用在投资上,很多朋友总是缩手缩脚,这时张女士就会说,你们把资金贷款给我,我付你们利息。这种对于一个年过50岁的人来说,很不容易。这种“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方式在国外或许已经深入人心,可是在中国常只被年轻人所接受,张女士不仅把它当作一般的消费方式,还把它当作一种投资方式。
在谈到近来房产投资氛围时,张女士说,投资房产不能头脑过热,要适时控制风险,任何冲动的行为都是在自毁前程。
她认为,在投资中靠运气成功的不多,靠的是性格和思维方式。杨晓蓝周海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