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走马杭州楼市,发现一年来的宏观调控在改变楼市供需关系的同时,正在迫使过去“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房产业放低身段,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
从豪宅到“平民别墅”
前些年,在市场火爆的供需关系催化下,杭州楼市一度兴起“豪宅热”。在一些近郊地块,建起了容积率很低的别墅排屋项目,土地浪费严重。
近日,记者在豪宅成片的杭州富阳银湖居住区却看到了这样一个项目,在一块原本用于建造别墅的土地上,却建造起了大片的平民化、小户型高层度假公寓,这个取名为“华庭云顶空中花园别墅”的楼盘,是专属平民的“别墅”。据了解,这是一处山景颇佳的别墅用地,原规划了400多栋独立、双联别墅,容积率为0.4左右。但是开发商最终放弃了“富人别墅”的定位,将容积率提高到1.36,与杭州市规定的经济适用房1.50的最低容积率相差无几,建筑形态以几排18层电梯公寓为主,把几百幢别墅变成了两千多户公寓。这种国内首创的全新山地高层建筑形态,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最近,来自国土资源部、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房协的专家也对这一产品创新予以高度赞誉,并将类似的节地型住宅模式在其它城市推广应用。
从简单产品到高科技
在回家途中,你轻按手上的遥控器,家里的浴缸即自动放热水,供你回家后洗澡用。进门不需用钥匙了,你只要将自己的手指贴上指纹密码锁,大门即为你打开。下雨的时候,本来开着的天窗受到感应,自动闭合。房屋的外墙和内墙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钢筋混凝土,而是使用了特殊的隔音隔热层,在保温隔热方面节约能源达45%以上。这些高科技正在杭州的房地产业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
过去,杭州的楼盘开一个火一个,不需要打广告,更不需要推销,消费者想要买到房子甚至还需要去托人拉关系。在这种卖方市场的环境下,养成了很多开发商的惰性,很少有企业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强,杭州的开发商们先是向“营销”求办法,但最终发现不太有效,消费者冷眼旁观,市场僵持依旧。不少开发商这时候才低下昂得太久的头,将用于宣传的经费转到更为实实在在的“品质”上。有的企业造出来的房子会“呼吸”,原来是安装了新风系统;有的楼盘号称“无尘”,实际是在室内安装了总的吸尘系统;地热也开始被推广;还有的企业专门投了一大笔钱,在售楼处边建造“人居科技馆”。其实很多所谓的高科技都是在国外已经很成熟的技术,谈不上有多少“创新”。但是在房子好卖的时候,开发商不可能为此多花一分钱。如今供需关系发生逆转,老百姓才浅浅地触摸到“高品质居住文明”的表层。
从功能型到文化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杭州以及不少地方的房产品普遍呈现出只重功能、不重文化的不良趋向。而且,随处可见一些新造的房产丑陋到了不忍目睹的地步。不少专家认为,这些房子,只有居住一项功能,在美观和文化含量方面,几乎可以说是零。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曾经多次指出,房产品也应在文化属性上体现出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族特点。但在过去,随处可见盲目崇洋的花园洋房,到处都是“罗马广场”等一些不知所云的洋名,真正具有中国特色、有创新精神和文化含量的产品很少。
近段时间以来,杭州的房地产业开始琢磨如何更好地体现建筑物作为“凝固的音乐”的文化属性。一些房产企业提出了“让房子长在土地里而不是建在土地上”的概念。据透露,杭州某企业正在致力打造将中国历史人文和西方现代建筑工艺相结合的高端“文化豪宅”;还有一家企业据称正在探索将类似于“长城下的公社”的国际设计师尖端作品转化成为大众化住宅的路子。(方益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