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楼市的涨价潮流,有人士认为是因为2005年北京市土地供应较紧,导致开发商趋向于开发高档住宅,从而引发了楼市结构性失衡,即高档房的空置率增加,同时市场对中低档房的需求也在增长。
银行业报告揭示矛盾
3月初,记者从银行业人士处看到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2005年北京市金融运行报告》,该报告对房地产方面做了一定的论述,报告中认为目前北京房地产业运行中呈现三大阶段性矛盾。
央行营业管理部报告明确指出,北京房地产业运行中呈现三大阶段性矛盾:一是宏观调控与房地产价格上升的矛盾。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北京房地产价格补涨,域外购房及全额付款购房比重较高,土地定价模式、租金收益支持等多种因素促使房价上涨;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土地管理模式改变使分散开发变成了统一开发和供给,开发资金筹集渠道受到了限制;三是普通住房空置与居民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北京居民收入呈现出分层走势,开发商迎合高收入需求并拉高普通住房价格,造成房地产供求矛盾,导致空置率上升。
报告还指出,2005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25亿元,增长3.5%,比上年低19个百分点。同时,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也在下降。“北京房地产供给有所紧缩”央行报告如此评价。
水涨船高拉升房价
有房地产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2005年,北京市住宅供地为88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196万平方米,其中以出让方式转让的住宅用地585公顷,以划拨方式转让的住宅用地295公顷。从数据上看以公开出让方式转让的住宅用地比前几年有所减少。
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商拿地的困难程度、成本明显都出现了增加,有开发商表示,现在实行招、拍、挂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开发商要通过上百次竞价才能击败对手拿到地。高价拿地后,开发思路肯定会出现变化,原先计划做单价6000元的楼盘,现在土地价格就3000多元,那只能水涨船高,开始修改方案,做单价8000多元的项目了。高档房比例的居高不下,直接后果是拉升了全市商品住宅期房预售平均价格,达到6725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了1083元/平方米,涨幅为19.2%;其中普通商品住宅均价高达6721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10.9%。房价上扬,但购买者的购买力并没有上扬,后果是,到2005年底时,全市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住宅面积高达252.6万平方米。
土地部门冀望存量
面对市场提出的“供应紧张———拿地成本提高———推升房价———导致结构性失衡”的因果链条,北京市的国土部门则不予认同。
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尽管2005年的土地供应量略有减少,但在2004年“8·31”政策执行前,北京市场上已经供应了大量的地块,按照房地产行业的运作规则,这些地块将会在近两年形成产品,这些产品上市后足以保证市场供应。认为地价上涨而导致高档房增加、空置率上升的因果链并不准确。目前,全国国土部门都在强调盘活存量,北京市场也是一样,现在的问题是,有很多开发商看到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就开始捂地、捂盘,坐等涨价,或者直接来烘托市场紧张氛围。如何让存量土地顺利地进入市场流动,是保证供应的关键,这一点上开发商应该负相当责任。
但也有开发商对记者表示,北京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存的好的土地已经比较有限,市场上虽然还有一定的存量,但其中往往隐藏着很多问题,有些土地难以走向市场,并不是开发商运作的问题,像拆迁、规划变更、周边配套等问题,都会对一块土地的价值、运作时机造成影响。很多部门相互之间就存在协调问题,这种种不协调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运作速度。本报记者肖宾
楼市供需结构失衡,已经成为楼市发展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