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评:中国的183座国际化大都市从何建起

2006年01月13日 14:00:04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一些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日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指出:对照国际化大都市标准,中国真正可以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可能一个也没有。中国城市国际化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无独有偶,中国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直斥当前城市建设中种种“病症”时,曾特别提到国内竟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约占全国667个城市总数的27%,这意味着平均4个城市就有一个把自己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这其中有人们熟悉的大城市,更多的是一些刚刚地改市或升格为地级市的年轻城市。

  事实上,即使在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也只有那么三五个,如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而在其它发达国家更是屈指可数,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等。而在中国,却有183座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这确实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何谓“国际化大都市”?具体地讲,它应该是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实力,并且与全世界或绝大多数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联系,有着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现代化城市,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能量的聚合体,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纽约的GDP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排名第14位,倘若将全美5个最大的城市加在一起,其GDP仅次于其本国、日本和德国,名列全球第4位。由此可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短短几年就能一蹴而就的。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尽管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国际化大都市”不应成为所有城市发展的目标。上海是国人公认的大都市,它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追赶,而邻近的古城苏州同样具有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不同的城市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时享有南京路的繁华和苏州园林的古朴优雅。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于一些中小城市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山东半岛有一座县级市,前些年在市政府所在地的镇上建起一个10多万平方米的大广场,据称只比北京天安门广场少1平方米。这样的“大手笔”,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如此多的城市不切实际,争相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当地领导的“政绩情结”在作怪。一些地方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视为“形象工程”、“民心工程”,纷纷画线圈地,建楼堂馆所,建广场绿地,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冒进,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其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城市化无疑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一窝蜂的“国际化”造城运动,将给城市建设带来致命伤。在城市化进程中,关键的是政府应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打造诚信务实的服务型政府,把精力花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时下,一些城市不顾现实条件盲目提出过高目标,一味上项目、铺摊子,除了烧掉大把大把冤枉钱和加重百姓负担外,得到的不过是一座座畸型发展的城市,并最终导致城市化进程出现泡沫和暗藏危机,这应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文/吴学安)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