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刚刚见到一点成效,有关房地产“冬天来了”的论调就开始甚嚣尘上。最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谈到房地产产业形势之后有一个重要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全面地描绘出了现阶段房地产业的发展蓝图,那些怀疑论和悲观论都可以休矣。
支柱地位不变
有学者认为,房地产业是一个多问题产业,因而房地产业不能成为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的主要标准,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在国民经济增长率中所占比重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等。这些年来,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达到了这些标准,为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如实地、科学地把房地产业定为重要支柱产业,绝不会因为它在发展中出现了问题并使某人感到头疼而加以否定。再次明确房地产业处于重要的支柱产业地位,不仅仅是为了肯定其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更重要的是推动房地产业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发挥重要的支柱产业作用。
《讲话》指出:“房地产业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消费热点。既要坚定不移地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又要坚定不移地促其稳步发展。”这等于再次肯定了房地产的支柱作用,再次明确了在我国国民经济现阶段发展中,房地产业发挥着重要的消费热点作用。房地产业之所以成为消费热点,住房占据了主体和带动全盘的地位。在房地产的总投资中,住房投资占70%
左右。在广大居民的消费中,住房消费也占有很大比重,是最大的“消费源”。
“冬天论”已不合时宜
一年来,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形势议论甚多,其中持“冬天论”者众多。《讲话》确定了坚定不移地促进稳步发展的总目标,就对房地产业发展“气候”做出了明确回答。稳步发展,既不会是出现“大滑坡”的冬天,也不会是出现过热发展的酷夏,而只能是宜人的春天。为此,针对这些年有一定过热趋势的房地产业形势,笔者特建议把“构建房地产春天”这一生动的比喻,作为发展总目标的一个形象化的提法。它既是现阶段长时间要坚持实现的总目标,又是2006年要实现的目标。
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又是风险性产业,是一把“锐利的双刃剑”。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既是作用巨大的产业,又是问题较多的产业,因而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对其实施调控。2005年的调控由于立足于稳步前进的大局,注意把握调控力度,既使一些城市的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又没有出现整体上的大起大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要看到,这次调控所针对的问题解决难度甚大,一年来的调控仅仅是初见成效。为此,《讲话》强调指出,在现阶段“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也就是要把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来抓,以保证在长时期里
“促其稳步发展”。所以,在2006年,通过总结经验,政府相关部门会进一步提高调控水平和调控效率,从而继续有效地解决各项突出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
低价小户型住宅是关键
解决房地产业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住房问题。而解决住房问题的核心就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上,关键则在于要大比重地建设小户型低造价住宅。《讲话》指出:“继续合理控制城市拆迁和建设规模,规范拆迁行为。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着力调整房地产投资结构,严格控制高档商品房开发,重点发展城市中低收入居民需要的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健全廉租屋供应体系和制度。探索改革经济适用住房、廉租屋的供应方式,发展旧房交易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这些讲的都是与此有关的内容。而把它高度概括为核心和关键,并称之为“治本之策”,则是笔者个人研究房地产问题的心得和呼吁。
坚持以建设小户型低造价住宅为主,是许多国家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特制是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一条共同经验。例如,美国和新加坡在实行住宅分类供应制度的最初20年里,建设小户型住宅比重分别超过总建房量的60%和80%。根据专家收集的日本、德国以及部分北欧国家1960年至今的住房建设资料,除个别国家个别年代超过100平方米外,平均户型都在100平方米以下。我国人多地少,人均GDP低,可是2004年许多城市建设的住宅,15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却占了一多半,这些大户型住宅是广大中低收入者买不起的。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建议现阶段建设的小户型住宅,可以定为50至100平方米,并以低于8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
坚持大比重建设小户型低造价住宅,能够调动起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宅消费积极性,更好地形成稳定消费热点,同时有利于在住宅问题上贯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并且还要指出,如果一个城市每年建设小户型低造价住宅超过住宅建设总量的60%,这几年住宅领域里出现的房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供应结构矛盾突出、投资规模过大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有些会迅即得到解决,有些则获得解决的基础。由此可见,坚持大比重地建设小户型低造价住宅,是保证这次宏观调控最后成果的“治本之策”。包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