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住房消费热情一鼓就出来 政策导向陡然转变

2005年12月19日 16:29:11来源:现代快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12月16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地产节上,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透露,2006年将是鼓励住宅消费年,以扩大内需。从2005年的控制需求到2006年的鼓励消费,时间仅隔一年,政策导向陡然转变。

  包括陈淮在内的一些官员和专家说,这是为了扩大内需。“扩大内需说”当然是没有错的———正如学者赵晓所称,2006年,无论从国内经济形势还是从国际经济形势看,中国都要鼓励内需。

  一个市场的繁荣,依赖的是供需两旺。在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能说不足,甚至是产能过剩———这从一些大城市的楼房空置率居高不下可以看出来,但是供方提供产品的结构却大成问题。许多房产商出于利润率的考量,往往投资中高档住宅,也就是所谓的“为富人造房子”。因此,很多地方出现的局面是,有需求者望楼兴叹,开发商心急如焚,楼市陷入低迷状态,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从需求角度来说,最能起决定因素的是购买者的收入。尊重国情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在一个产品不尽合理,泡沫较为严重的市场中,购买房产对于中国百姓而言,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即便一些人咬牙进入市场,也要背负今后许多年的持续压力。如果不去理会这个现实,恐怕政策目标的实现也无从谈起。

  有关部门提出新的一年是鼓励住宅消费年,自然会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如陈淮所称,“促进收入增长肯定是扩大内需的第一位”。从银根的角度看,或许也会在一度紧缩之后开始放松,以满足购房者的贷款需求。不过,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难以根本改变目前楼市的僵局。

  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名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早就论证过,经济人难以为集团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如果说目前处于观望中的购房者群体是一个利益集团的话,由于缺少必要的透明信息,也由于部分人“搭便车”心理,使得宏观上没有人愿意为集体利益与开发商进行博弈。在政府鼓励消费的一些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会有人陆续进入市场,部分缓解楼市的困境,但是在根本上依旧无法改变消费难以启动的现状———用最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不愿,而是不能”。楼市泡沫若不能更多地挤掉,百姓消费能力不足几乎就是一个必然。这说明,单靠技术性的政策激励措施,而不是从楼市泡沫的源头着手,难以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退一步看,即便购房者竭尽全力以高价购买了房产,其他方面的支出也会大受限制。在收入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质的突破前提下,在社会福利体系还不够健全的背景下,百姓整体的消费会趋于理性和保守。那么,政府鼓励内需的愿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汪晓波/文)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