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今后将不做住宅业务,从此前把办公和居住结合起来做项目,改变为致力于把办公和商业结合起来做项目,SOHO·尚都已开始体现这种转变。”
“我们的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说此话的时候,潘石屹和他的销售团队正在太原,这是他年内的第二次山西之行。
推销SOHO·尚都是潘石屹此行的主要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外表光怪陆离、以商铺和写字楼为主的项目销售完毕后,SOHO中国业务将随之进行调整。
“SOHO中国今后将不做住宅业务,从此前把办公和居住结合起来做项目,改变为致力于把办公和商业结合起来做项目,SOHO·尚都已开始体现这种转变。”潘石屹说。
卖给山西人还是基金?此时,除了关注自己的博客外,潘石屹更愿意提及的是一笔与山西人有关的销售大单:一个姓名不详的山西人在建外SOHO一次性付款6000余万。
SOHO中国方面出具的数据显示,在建外SOHO和SOHO·尚都项目的客户分布中,山西客户数量依然超过温州和山东客户排在首位。在业内关于北京楼市是否走出观望的争论最激烈的九、十月份,山西人的购房额占据了SOHO中国近十亿元销售额中的一半。
尽管SOHO中国方面的数据尚待验证,但似乎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年初房地产业遭遇宏观调控以来,山西人的购买力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
按照潘石屹的说法,近年从景气红火的煤炭行业中聚集起了财富,以及对舒适度和成长性更高的大城市的向往,是山西人走出山西置业的主要原因。
对山西人而言,这只是他们异地置业趋势的一个表现。在过去几年里,山西人广泛投资于北京、上海、青岛和广州等地的房地产市场。由于这些低调的山西商人出手阔绰、购买力惊人,山西客户已被越来越多项目营销机构重视。
有意思的是,此前山西客户异地置业主要以自用为主,而当前异地置业中投资性的色彩开始逐渐浓厚。由于业内公认潘石屹的建外SOHO和SOHO·尚都项目主要是投资性产品,此次山西客户大手笔投资SOHO中国的项目,似乎可作为例证。
与此同时,去年以来,大量的基金和外国机构投资者纷纷进入内地不动产市场,整幢购买物业的案例屡见报端,似已成为地产界的时髦现象之一。
当记者把“为何没有考虑把整幢物业出售给基金或外国机构投资者”的问题抛给潘石屹时,他表示,基金或机构投资者在对国内物业进行定价时,往往根据国外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进行价格评估,由于没有考虑到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国情,导致其出价往往过低,超出发展商预期。另外,基金或机构投资者在付款方式上也不很“痛快”,根据工期或工程进度作为付款依据,这也与发展商把期房预付款作为开发资金的传统做法相违背。
“我们曾就一些项目与国外的基金接触过,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潘石屹说,“零售挺好。”不做住宅项目“建外SOHO将是CBD的收官之作。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开发朝外SOHO,并继续拿地,但SOHO中国今后将不再涉及住宅业务。”潘石屹说,“至于原因,在几个前提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我并不看好内地像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的住宅业务前景。”他解释说,首先,住宅业务面临的舆论和政策风险完全有可能加剧。只要政府部门愿意继续落实并强化经济适用房政策,以及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持续的调控,商品房的价格将会受到很大冲击,完全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低迷。比如,上海如果两个1000万政策得到较好执行,那么中低档住宅就“没有指望了”。
另外,二手房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成熟,会导致一手房市场的降温。而二手房市场的兴旺则取决于以下三个关键点:银行对二手房交易提供更进一步、足够的按揭服务,困绕当前二手房市场的征收税种进一步明晰,各种入市的二手房源在档案和产权上得到政府更多的明确界定。就北京而言,假如这三个条件得到更好的满足,“二手房市场会发育得好,一手房市场则就不行了。”虽然SOHO中国退出住宅业务的理由看来很充分,但摆在其面前更重要的现实是——缺地。业内已有评论把SOHO中国称为一个大项目公司,其中理由之一就是公司近于零土地储备。
潘石屹对此的反应与其就北京土地市场的评价如出一辙,“北京市年内土地出让过少,我们在重点关注广渠路36号地。”此外,他透露,SOHO中国正在谈另外一块地,估计很快就会有消息。但他以事情正处于敏感阶段为由拒绝透露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