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漠视民众购房能力高低:房地产业的底线在哪里?

2005年12月07日 10:47:12来源:第一财经日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编者按

  这个行业中的某些人的某些行为似已超出社会承受的底线。今天我们所记述的,来源于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真实的现实。无论是出于起码的良知,亦或是市场规范的必然诉求,

  我们都亟待新的、健康的准则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尽早生成,并快速确立。我们认为,规则的意义,必须赋予人性关怀的元素。相信这会于今日有益,于未来无价。

  有一点必须承认,房地产所涉民众之广不亚于股市,所触民根之深却可能有甚于股市。因此,当一位申诉多年的业主满怀悲怆地说道:“只要买了房,你就是弱势群体!”这样的话不仅让人闻之惊愕,更叫人对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的民众基础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这些年来,我们已习惯以毕生积累的财富换得“居者有其屋”的尊严与荣耀。事实上,不动产本身即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因此,鼓励人们致富与提倡“居者有其屋”并不相违背。而将不动产作为一种投资品,只要是立于充分的市场监管之下,也实属无可厚非。

  然而,当下的现实却足以令人胆寒:一个海归业主的36天维权生涯以断指告终;一群家财被骗的业主难讨公道;一个人人艳羡的高级白领竟试图“以恶制恶”……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之下,在“与人为善”为这个行业有些人所不屑的氛围之下,房地产业的繁荣怎能不让人拷问它的道德底线与社会底线?毕竟,这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部分民众财富才能换取的繁荣。倘若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保障体制、监管体制,这样的繁荣能否持久呢?

  现实的冷酷颠覆了以往任何时候我们对于一个产业正常发展的判断与认识。因为房地产已经侵蚀了社会心理赖以存在的根基--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一旦伤及恒产,恒心如何安在?

  倘若这样的触伤是在一个相对公正、透明的规则下发生,或许我们还有剜骨疗伤的把握。但制度的缺失、规则的不完备,都令这些伤害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于是,另一种我们不能想见的情形出现了。普通购房者由于个体力量的单薄,或自认就此成为“弱势群体”,或穷其心智与开发商“职业维权”。而另一部分人则在法律都不堪其用的情况下,转而以道德拷问的姿态以期唤回社会的重视、良知的回归。

  我们深信,上述情形无论如何都不应当是今天这个文明社会所应提倡的问题解决方式。然而,除此之外,人们又该往何处寻觅良策?

  有一点我们必须看清,今天具备购房能力的人从某种程度而言,都属这个社会的中坚阶层。换言之,他们都是一群正在为我们的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人。无论如何,对这部分人的漠视,都可能会给这个社会留下深深的伤痕。

  秋实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