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那里得到的阶层优越感和特殊占有地位,使一大批房地产开发商成为被人娇宠的‘经济贵妃’,他们不贡献税收收入,但是他们贡献GDP数字,他们把暴利留给自己,把政绩数字送给别人;他们又是左右逢源的‘经济章鱼’,先把吸盘伸进银行里,又把8只爪全部伸进买房人的钱袋,然后用别人的钱来造房子,再把造好的房子高价卖给别人。”有人言辞蹈厉地如此批评房地产新贵。
“房地产业的泡沫发展,为社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因素。”11也13日,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启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房地产从支柱产业身退;但是,其盛宴狂欢之后,留下的问题正在凸显,房产市场演绎的悲剧,像股市悲剧一样蔓延,也不排除将来牵涉到社会层面,因为被套牢的往往是普通百姓。”
房地产退出会动摇大上海经济根基吗?
房地产丢失支柱地位,是功成身退,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支柱的变迁,反映怎样的政府思维?房地产撤身的席位由谁来填补?充满玄机。
退出支柱产业并非意味着不发展
目前正在收尾的上海市“十五规划”中,房地产业是首次与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一起进入六大支持产业的;而“九五”期间,上海市的六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汽车制造、通信设备、成套设备、石油化工、钢铁和家电。
有人说,“十五”淘汰了“九五”的通讯设备、钢铁和家电,新成员信息、金融和房地产大方落座,“察古知今”,即将问世的“十一五”的支柱产业中,老面孔的缺席恐怕不只房地产一家。
从事实看,与逐渐没落的石油化工、钢铁、家电等产业相比,新兴的四个支柱产业:信息、金融、商贸以及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到2006—2010年,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肩负首先兑现我国加入WTO时所作的各项承诺;而世博会的召开时间,正好与中国将成为最开放发展中国家的时间一致;同时,从2006年到2010年将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11月17日,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汪耀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所以,‘十一五规划’,更着重追求和谐与小康,对于积怨过多,泡沫过大的房地产的‘淡出’似乎是必然。”
中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纯11月23日,在自己坐镇的上海美丽园大酒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言辞侃侃:“老百姓对衣食住行的关心天经地义,改革开放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积累,上海市民对住房空间的渴望最大,所以在‘十五规划’时,地方政府顺应市场需求,把房地产列为了支柱产业;照此思路,在目前的‘十一五’中,房地产业被社会经济发展更需要、更有价值的新行业代替,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产业从重要位置退席,不意味不发展了,只是政策支持的力度会减弱,随着2010世界博览会临近,和上海经济不断持久的发展,房地产也的脚步不会停息。同时,按市中心的商业规划,市中心密集的居民将移至郊区,房地产的契机永远是存在的,不必悲观。”11月24日,上海鼎顺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金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电话采访时依然信心十足。
谁来续写房地产曾经的“辉煌”?
最近,一组数据已经引起上海市高层的高度关注:今年房地产销售金额的下降,将导致房地产业增加值减少30亿元左右;而且,因为房地产成交量的减少,直接导致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减少额约相当于去年地方财政收入的6.5%以上。
而在2004年,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总共拉动上海GDP增长了19.5%,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第一产业。
“房地产业增加值预计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0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上海市的“十五计划”中如是描述。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1999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四,对上海GDP增长的贡献率只有5.2%;而金融当时是上海的第一支柱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4%。
随着2000年福利购房政策取消,上海市政府开始通过退税的方式来鼓励市民购房,使得从2000年至2004年间,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增加值、经济地位,均得以飞速上升。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这期间,上海市住宅销售均价从3326元上涨到6385元,几近翻番。
自2000年开始的一波上海房地产热潮不仅使得市场价量齐升,更是为上海整体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提升GDP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不仅房价虚高等问题逐渐暴露,而其作为支柱产业的身份也越来越多受到质疑。
“什么是规划支柱产业的标准?只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拉动作用的产业,才能成为新时期上海经济的支柱产业。”11月18日,政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任浩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十五’期间,上海房地产投资将拉动1000多亿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接下来的五年规划,现代服务业将取代房地产业的位置,这与中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事实上,一些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等产业,已经在“十五”期间得到了相当充足的发展,也“将成为上海‘十一五’期间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
11月8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市政协主席蒋以任等高级官员同时出席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成立揭牌仪式的现场。
据了解,在“十一五”规划草案中,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已被列为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新基地坐落在莘庄工业区内,规划占地2.2平方公里。预计产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这一新兴产业将在“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60亿美元,主要建设上、中、下游配套的TFT-LCD液晶显示器产业集群,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的产业空白。(张俊才)
不容乐观的数字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掌握的最新一组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城市2005年前3季度成绩单上,上海GDP增长速度、工业总值、社会消费零售额、外贸出口总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6大项重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排在了最后一名。
而发改委8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总量30994.28亿元,已经超过珠江三角洲(7312.22亿元)和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带(7559亿元)经济GDP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