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进入调控的周期后,买房、卖房都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买新房、卖新房难,买旧房、卖旧房更难,本期“体验”辑录了两位读者在买房和卖房过程中的切身体验,透过他们的经历,对于那些将要买房或者卖房的人或许会有所借鉴。
王女士由于丈夫工作调动要去南方的城市,前两年两人置下的房产成了麻烦,带是肯定带不走了,是卖是租,小两口颇费了点思量。想想杭州现在的房价,要是能卖掉,在要去的城市还能买套不错的房子,如果租出去,要是将来房价降了,可能损失就不是3万、2万元。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找个中介挂出去试试。
王女士的房子在城西,属于抓着城西第一代商品房的尾巴买来的,当时杭州房地产市场还没启动,老杭州在古荡出去买房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王女士说,当时在那里买房子的绝大多数都是像他们夫妻两个一样,是杭州人口中的“外地佬儿”。房子是7楼里的5楼,东边套、每平方米2000元不到,100平方米、3房两厅、户户全明,即便是按现在的标准衡量,王女士的这套房子也属于“优秀”那一类的,缺点是小区配套不像新建的完善,建筑外立面也有些脏了。
中介的信息挂出去不久,电话就多多少少打进来了,起初几天,看房的人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两拨,有老夫老妻为孩子结婚买房的,有夫妻为改善住房四处打探的,有年轻夫妻为襁褓中的孩子买学区房的。
这样的场面着实令初次卖房的王女士诧异。广播里、电视上不是天天说没人要买房吗?不是说大家都要摒住等到房价跌了再买房吗?还是媒体的报道出错了。
第一个打电话要来看房的是对稍微上了点年纪的大伯和大妈,大妈已经退休,大伯还在“发挥余热”。老两口目前住着市中心40平方米的小套,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房子,属于房改房,小区物业和配套基本上无从谈起。之所以想换到城西配套比较健全的小区来,一则离儿子住的近一点,互相能有个照应,二来岁数大了,在配套齐全的小区里活动活动筋骨也不用非得乘个28路跑到玉泉去。
大伯看了房子十分满意,问的也不外乎有没有锻炼的地方啊,公交车方不方便,附近有没菜场、医院等,王女士房子所处的地段,这些都不成问题,惟一的问题是,“房子好像太大了,我们想小一些的,离孩子还想再近一点,相互照顾方便!”
来来往往看房的人中,有一些是很有些积累的“中产”,他们有的已经在城外郊区置业,房子都很大,可毕竟上班不甚方便,精打细算的女主人会例数供两辆车子有多少冤枉,并声讨油价高涨。言谈之中,王女士发现,这样的人需要一套城里的房子歇脚用,想回乡下的“豪宅”,多踩两脚油门也就到了,但要是真有事不能回去,城里也有个可去的地方。
王女士说,抱着孩子到家里来看房子的是最多的。现在的小学入学一年前必须把户口迁到学区所在地,所以孩子的父母们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寻寻觅觅优秀小学的学区房了,而市区优秀小学附近的房子不是70~80年代的旧房,就是动辄1万~2万/平方米的“高尚住宅”,对于那些刚刚生了孩子,经济情况还不是很好的年轻夫妻来说,将目光投向目前称得上配套健全的城西来寻觅住房不失为一个两全的选择。
而王女士的房子距杭州一名牌小学的城西分校仅百米之遥,中学的配套也非常好。一对孩子才10个月的年轻夫妻来了四五趟,对于朝南的客厅和卧室也钟爱有加,两家一直谈到要签协议了,王女士却反悔了,她提出他们可以先买套小点的住房解决目前的问题,王女士的房子总价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太贵了,她劝他们看一看,有了小的慢慢换大的,像现在这样带着孩子女方又没有工作,太苦了。
房子终于没有卖成,王女士多少感觉有点遗憾,然而失而复得的房子令她倍感亲切。
【卖房心得】
卖房的人和买房的人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他们如同两军对决,谁能“摒住”谁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卖房的总是希望房价高??高过心理价位,买房的希望房价低??远远低于市场价格,两家做着各自期待的梦想谈着同一件商品,不免话不投机。在国家调控、开发商降价销售的大背景下,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看房的人多,下单时却不断犹豫,但有那么多的新生儿在出生,有那么多的年轻人结成连理,我们可以看不见市场,可市场分明在窥视我们。你要买房子吗,想好了买房子的目的再下决心,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