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楼市一路飚升 房价调控不可半途而废

2005年11月07日 18:58:55来源:中国房地产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世界的上海,世界级房价。就在“昨天”,上海楼市一路飚升, “牛市不言顶”成了上海楼市的代名词。随着宏观调控的大势, “楼市调控伤及自住需求”、 “宏观调控已经到位”等说法也涌现出来。上海房地产市场会怎样走?应该怎样走? “金九银十”能否再续辉煌

  世界的上海,世界级房价。就在“昨天”,上海楼市一路飚升, “牛市不言顶”成了上海楼市的代名词。随着宏观调控的大势, “楼市调控伤及自住需求”、 “宏观调控已经到位”等说法也涌现出来。上海房地产市场会怎样走?应该怎样走? “金九银十”能否再续辉煌?

  据不完全估计,今年上海住宅竣工量大约3000万平方米,而需求大约不到2000万平方米,一手住宅的供大于求十分明显。根据上海网上房产网的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9月23日,可售房源208816套,以每日500套计算,需要14个月才能消化掉(事实上在金九银十过后很难维持这个数字),同时大量的供应正源源而来,加上二手住宅的抛盘汹涌,供需不均衡更加明显,大量住宅囤积于流通领域,房价向下调整的空间被打开。“金九银十”是传统的住宅销售旺季,各方均祈望在传统销售旺季和房价向下松动的双重作用下,楼市“触底反弹”,可是据统计,虽然上海9月份住宅成交量环比8月份上升50%左右,但与去年同比还是萎缩了50%左右。房地产“高位放量”到“高位缩量下行”,经验表明,至少阶段性顶部特征明显。

  过去几年,上海每年要动迁10万户居民,大约创造800万到1000万平方米的住宅需求,由于大量的集中和前置消费,透支了未来,随着旧区改造等刚性需求的日趋减少,加上购买者的日益理性,住宅消费断层现象显现。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指出,2004年上海二手商品房交易中次新房的比例达到了46.6%,如若加上出租和尚未出售的次新房,投机和投资的比例要远远超过统计数据。另外,土地和住宅供应并未减少,两个“1000万”工程对房价也有心理冲击,潜在供需矛盾加剧。

  当前开发商的资金70%以上来自于银行的开发贷款、消费者的首付款和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由于受到房价下调和销售速度缓慢的双重挤压,年关将至,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流会发生困难,房价松动的广度和深度很可能延伸。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上海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自营性房贷累计增加1023亿元,同比多增204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7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增加728亿元,同比多增106亿元,新增额占中长贷款增量的48%;2005年1~2月,上海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增速更猛,房地产贷款新增21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高达87.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53.2亿元,同比多增59.75亿元,房贷竟占到新增贷款近9成,风险进一步积聚。

  房地产的非理性火爆,会造成煤电油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及钢铁、水泥、电解铝的紧张,并促使固定资产投资的高位运行。粗放的生产方式和不科学的增长观,将会扭曲资本效率和房地产价格,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的决心和信心是相当明确的。况且我们的利率还是负的,税收既很低又不全,“遏制投机,抑制投资”的概念尚不明晰且无细则,开发商和个人的信用征信系统尚未完善和联网,房地产调控还有空间和余地。笔者认为,其实2003年、2004年都有房价软着陆的机会,可惜都被错过了,失去了最佳的调控时机。相反,如若我们这次房地产调控在目标未达成时嘎然而止,那么, “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房地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风险将可能越来越大,很可能不着陆或最终硬着陆,因此,宏观调控不能半途而废。

  笔者认为上海房地产“金九银十”难续辉煌,虽然房价还会呈现胶着状态相持一段时间,但再下一个台阶是可以预见的。房价相对于近两年来说仅初现松动迹象,此轮调控远没有到功成身退之时,只有遏制大起,才能避免大落,这是规律。(作者为上海市房地产经济学会会员)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