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消费者也许能够发现,在北京比较高档的家具卖场,“进口”家具比比皆是,什么意大利原装进口,什么法国原装进口,什么西班牙原装进口……北京市场上真的有那么多进口家具吗?有的经销商甚至还以限量销售来制造噱头,“进口”家具真的达到要以限量来维持需求吗?记者就此进行了明查暗访。
限量发行何必打折
记者首先来到了号称进口家具集散地的某广场,在这里有充满文艺复兴气息的石雕、富有贵族气派的吊灯、极具欧洲风情的座钟、王室家用的餐桌……到处弥漫着欧洲宫廷富丽堂皇的气氛。在这个顶级卖场里逛上一圈,记者第一个感受就是贵。一张沙发标价20万,一张床标价40万,一套组合家具可以标到上百万。售货员说,贵有贵的道理,因为这些家具都是“纯进口”的,是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生产后,漂洋过海运过来的,国内根本就没有。
除了贵以外,记者的另一个感受就是冷清。尽管是周末,光顾客人却寥寥无几,与这一带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有客人进店,销售人员就迎上来,热情地介绍顾客感兴趣的商品,并且始终紧随其后,不知是怕客人不小心会损坏商品还是怕难得上门的生意溜走。
令记者最为惊奇的是,某广场里的一个“顶级洋家具”云集的家具超市的商品正“全线七折”销售。按照常理,“限量”的商品,肯定是供不应求的,是不会加入打折行列的。一位顾客对此评价说:“一套家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能不能卖出去还是问题,‘限量’又有多大意义呢?”
进口家具渠道解密
海关走一回身价涨十倍
在家具界,有一个仅仅瞒着消费者的秘密,成为一些不法家具商抢占中国市场的“绝招”:用进口产品冒充纯进口产品。
据了解,由于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家具生产国人力成本剧增,纷纷将工厂设到中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南方,很多家具企业只能接单生产后出口,不能做内销。为了抢占庞大的中国市场,一些公司便把自己生产的家具出口到中国香港、澳门,贴个高贵的国外家具品牌,再进口到中国内地销售。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家具可以通称为“进口家具”。
但是,“进口家具”和产于意大利、西班牙的家具并不能打等号。如果是“出口转内销”的产品,无论贴谁的牌子,一个守法的经营者都必须在“产地”一项标明“中国”。“偏偏有些企业把产地标为‘美国’、‘西班牙’或‘意大利’,这样,本来在中国生产的家具就摇身一变拥有了外国血统。”一位家具商表示,“这种打着进口旗号的‘出口转内销’产品可以说占到目前进口家具的95%以上。”
对于这家超市宣称销售产品100%是原装进口的说法,一位家具商明确表示:“这个超市在胡说,在撒谎,在骗人。”“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沙发就堂而皇之地在这里销售呢!只是产于中国的该产品被胡乱地贴了一个美国牌,原产地被换成了美国,这不是欺骗是什么?”他提醒消费者,要买“纯进口”家具,一定要找商家索要由国外生产商提供的“原产地”证明。
进口一套销售一批
“商家能提供原产地证明,也不一定能确保它卖的产品真的产于国外。”一位同样在此广场开有专卖店的家具商告诉记者,“进口一套原装产品,把一批仿冒品混在一起卖,这是很多商家在做的事儿。有时候,即使你看的样品是产于美国的,送到你家中的就可能产于中国广东。”
据说30家洋家具厂在北京市场实行限量的目的是为了“打假”,认为很多国内厂商在仿冒他们的产品。这位家具商向记者解惑称:家具的款式、造型、外观其实根本就没有专利,谁打谁的假还不知道呢!他举例说,美式古典家具,其实全部是从17、18世纪的宫廷家具中吸收了一两个元素后重新创造的,只要有创新,就可以称为“自主设计”。而现在中国的家具模仿能力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只要提供一张图纸,就可以造出一款家具来,如果提供一件实物,则可以造得比原物更好,因为可以把瑕疵给避免了,有的厂家从国外古董市场上淘到一张椅子,便可以延伸出一个系列的家具来。
正因为模仿能力极强,给一些不法商人作假提供了便利条件。标致家具董事长孙守江表示,国内很多打着“原装进口”旗号的家具都是中国人在倒腾。“办理一个海关报关证,进口一套原产于某国的产品,利用国内的工厂生产出一批一模一样的产品,与进口的产品混着卖,身价就自然大不一样了。”
有一说一,诚信待客,这是为商之道,以假充真,只能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