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现身售楼现场究竟伤害的是谁?

2005年10月18日 17:17:51来源:人民网房产城建频道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我国的专家特别是知名的专家,应当说绝大多数都供职于政府部门、国立的学术机构和政府创办的高等院校,对于这些供职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专家来说,除了同那些供职于私营机构的专家们一样,应该具备超过一般知识分子的专业学问、技能,固守其社会良知的道德底线之外,更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充当公共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因为这是其责职和使命之所在。

  为保持客观公正,我国的一些专家,特别是那些在一些公共机构里做学术研究工作,对政府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知名专家,与企业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很有必要的,更不应该与商业利益有任何牵扯。只有这样,这些专家在对外界发表自己的研究意见时,才有可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帮助公众了解经济的真相,向政府提供客观公正的决策咨询。

  当“房地产专家就剩一层‘学术’皮”实际上就是“售楼小姐”这样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发生在那些在公共机构里做学术研究工作、对政府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知名专家”身上时,谁能保证谁又敢保证政府决策的公正性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最后,损害了开发商最终的利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人来说是如此,对企业来讲也是一样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最大化自然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无论什么企业,要想成功地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消费者主权”或者“消费是上帝”的含义。

  但是,一旦当专家现身售楼现场,变成了售楼小姐之后,而且那层“学术”之皮尚未被揭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旦这样的售楼小姐式的“专家”多了,大家众口一词地说“房价只会涨不会跌”,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时,应该是“抢到了房就是抢到了钱”吧。此时,蜂拥而来,跑得最前面的应该是那些疯狂的投机者,稍后的是那些如饥如渴的投资者,跟在最后面的才是那些自住购房者(对于那些自住购房者,那“只涨不跌的房价”无异是“一把逼在他们身后的尖刀”,逼迫他们身不由己,一纵而跃身跳入楼市交易的汪洋人海之中)。

  当人人相信“房地产不存在泡沫,房价要涨”时,开发商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买我产品就等于是送你钱财。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什么“消费者主权”或者“消费是上帝”?开发商在推出产品之前,根本没必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根本没必要进行必须的需求预测,也根本不需要考虑商品住宅的内在品质和商品住宅消费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此时,对于开发商来说,自然是“圈到了地皮就是圈到了钱”,于是乎,房价地价相互促进着飙升不已。而这飙升的房价地价反过来证明了售楼小姐式专家论断的正确,促使开发商盲目乐观,为多赚钱,一味追求开发高价位、大套型的住宅,而全然忘记了住宅最终是提供给人住的,得考虑最终消费者收入水平这一最基本也最朴素的道理。在“只涨不跌”的神话世界里,许多开发商终于丧失了风险意识,在某些房地产热点城市甚至到了房价拐点走势已十分明显时,还陶醉于房价“只涨不跌”的幻想中,采取“捂盘”的对策。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世界上真的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吗?价值规律对房子这一商品真的会“网开一面”吗?

  对于真正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自然是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这是因为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开发企业必然要首当其冲遭受冲击。如当年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就是前车之鉴——开发企业从泡沫鼎盛时的5000多家,到破灭后,剩下不到10%。

  开发商毕竟不同于投机者,对于真正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利润最大化应以严控风险为前提。真如王石过去曾说的“过高房价不利于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很危险”,房地产新政后又说的“我宁愿看到房价下跌,也不愿看到房价反弹。”

  一旦专家现身售楼现场,成为“售楼小姐”。专家对房地产问题的“脉”还能把得准吗?谈出的还会是真知灼见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开发商邀请专家现身售楼现场,到头来,必然的结果是损害了自己最终的利益。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