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降价,是谁制造了“胜利”

2005年10月14日 09:36:56来源:温州都市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尽管任志强一再地呼吁,在现在这个时期尤其要理解开发商,不要再给开发商“乱扣帽子”,但是9月以来,很多事件,使得这个对于开发商来说的多事季节遭遇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窘境。

  9月,新华社在“新华视点”专栏连续播发《房价成本揭秘》的调查,报道揭露了福州部分开发项目利润高达60%的内幕。文章指出,表面上看60%的利润率算不上什么,可房子不同于普通商品,它总价高,意味着开发商能够轻易获取巨额利润。文章以福州的一楼盘为例,老百姓要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是39万元,按其60%的利润率,意味着开发商每平方米赚1466元,一套房子就赚14.66万元。照此推算,这一建筑面积达48万多平方米的楼盘,可获利7亿多元。此事件不久,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公布房价成本做法表示赞同,称可控制暗箱操作,信息透明符合群众利益的表态。一时间,全国各地“讨伐之声”此起彼伏。大有还消费者知情权,将房地产开发成本明细帐一查到底之势。

  山雨欲来,“成本揭秘事件”将此番始于今年4月的博弈推向了高潮。在开发商这边,咬紧牙关,组成战略同盟,死守开盘价,对降价压力说不;而那厢边,购房者加重了观望的态度。拉锯战演绎得如火如荼。然而,形势终于还是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进入9月,我们开始常常能够看到,上海一些楼盘二期开盘价格低于一期价格的现象出来,“世茂滨江”新的开盘价由鼎盛时期的47000元/平方米降到了42000元/平方米。而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上海同时有数个网络发起的数个“房产团购”活动展开。这股“房产团购”热潮,大多是由专业中介商和媒体组织,规模也大大超过2003年初现海口的团购队伍,成了2005年夏秋之交上海房产界最热门的话题,有人甚至说是挽救房地产市场的“强心针”。“拔河”双方的力量对比,出现了失衡。在冷市下,品质和品牌,可能是比较远的口号,归根到底,价格还是最能主导短期市场的法宝。然而,房价大跌又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到万不得已,是万万不能用的。而此次开发商的让步,却是另有一番苦衷。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近日在公开场合指出,今年对于开发商而言最大的致命伤不是国家的房地产政策,也不是价格的下跌,而是资金问题。“从去年宏观调控之后,银行就不再出售贷款给发展商,(在此情况下)预售房资金回笼对发展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目前这一块却出现了断层。”陶冬不无担忧地说,“我们知道,所有的铁链都是在最薄弱的环节断裂的,发展商们的财力各不相同,但是当最弱的那个发展商开始撑不住的时候,开始跳楼减价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就会发生‘囚徒困境’,发展商们会考虑,究竟是抢在别人大降价之前抽身退出市场,还是和大家一起正襟危坐?”显然,在对“金九银十”的期望落空以后,上海、北京等地的开发商们(尤其是品牌开发商),不得不接受体面的降价形式。

  有识之士认为,对于开发商来说,房地产本身就是2/3资金在外的投资行业,价格不是最终制约项目能否完成的首要问题,关键要使资金链转起来。但是,目前看来开发商的融资空间仍然在被压缩,从银监会“第212号文件”(文件将开发商利用信托融资的准入门槛和央行“121号”文件银行放贷的准入条件等量齐观详见9月27日《楼台亮话》)透露的信息看尤其如此,那么开发商的集体有意识的让步也就变得很容易理解了。

  市场,这只上帝之手主宰了结果。究竟谁赢得比赛,就显得不重要了。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