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长三角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回落,与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有关。著名华裔经济学家刘遵义认为,经济增长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投入增加,另外一个是效率提高。根据刘遵义的研究,东亚的经济发展,效率提高的部分是零,全都是靠资源投入,资源是有限的,投入维持不了很长时间。从这些年来看,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就是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当前长三角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在新形势下的反映。沿袭这样的增长方式,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很大制约,不仅影响工业持续较快增长,而且制约了长三角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虽然长三角今年经济减速与资源消耗殆尽有关,但也与作为近两年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引擎的房地产业由于宏观调控迅速降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从2003年开始,长三角就出现了电力、土地、水等资源和能源紧张的状况。在全国最缺电的地方无疑是长三角,其中浙江缺电就占全国一半。尽管如此,2003年以及宏观调控发力的2004年,长三角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在全国保持了领先的地位。为什么出现资源紧张的状况,长三角经济照样能保持快速增长呢?答案是长三角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支撑了长三角整个经济面的继续增长。
过度倚靠地产业引擎恶果显现
从2003年开始,长三角楼市踏入飙升通道。房价的高企和飚升刺激了投资的迅猛增加,也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地方财税的迅速增加。房地产继续成为推动长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力,长三角各地房地产业的投资在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都占到20%以上。2004年,江苏房地产业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元,达1269.78亿元,比2003年增长50.3%;浙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1295亿元,同比增长33.2%;上海也突破千亿大关,江浙沪三地的房地产投资总额都进入了全国前5位,长三角的增长率高于全国28.1%的增长率。2004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158亿元,而江浙沪三地占到了28%,其中长三角15个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额是珠三角的三倍多。
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直接贡献明显。据统计,2003年中国GDP增长的9.3个百分点中,有1.8个百分点是房地产业直接贡献的。房地产业还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其他没有一个行业有如此广泛的行业推动力。而在长三角,有关专家认为,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远远超过1.8个百分点。从财税角度来说,有关统计表明,正是楼市的飙升,才使得长三角政府地方财税收入的40%以上都来源于地产业、建筑业以及出让土地的收益。
但随着今年5月前国家三个有关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出台后,虽然长三角的楼市没有出现崩盘或大的降幅,但此后,长三角的楼市迅速降温,成交量大幅萎缩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直到9月,上海等长三角大城市的楼市成交量比调控前减少了约50%~70%不等。以前长三角出现的“金九银十”的楼市成交黄金期,至今仍未出现。这直接导致长三角经济发展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