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温州淘房网 > 温州楼市 > 温州本地楼市  > 正文

老城区的人文坐标

2012年07月11日 10:11:11 来源:温州都市报 查看评论

  五马街

  许思言,温州五马街云博绸缎百货业老板许漱玉之二公子,生于民国7年(1918)。小时候父亲把他送到上海学做生意,他却爱上了戏剧,考入上海京剧团,任编导。“文革”前,他根据吴晗的史料,编成《海瑞罢官》,周信芳出演清官海瑞,影响很大。

  上世纪80年代,许思言曾致吾友胡中原先生曰:“人生最大财富是学问知识加道德,像令尊胡今虚先生,腹笥丰腴,著述传世,宅心忠厚,该是人世间最幸福最受人敬仰的富翁。……尊大人与我一般,极为欣赏剑老的警句:一念偷安便下流。这一名言应以烫金大字奉赠每个青年人。历史上,现实中,凡功成业就者,没有一个是偷安的。侥幸成功的,有没有?有!不过像赌徒那样,这一局赢了,下一局必然输得精光。我此生所见不算太少,拥有物质财富者,大都到头来,瓦解冰消,只有知识学问,千年万载不生尘,好似金刚钻,任凭被棰,也不会碎裂的。莫以为某些人今日袋里麦克麦克,洋烟十数元一包,咖啡数十元一瓶,连眉毛也不皱一皱,然而不难预料,这些认为俭朴为过时观念的弄潮儿,到头来,还是难逃空空如也的命运。我始终认为,温饱是人生的起码条件,没有起码的条件而谈学问,那是空话。但有了起码的温饱,就要追求学问道德。试问,世上不少相当温饱的青年,为什么不追求学问道德?为什么有了黑白渴望彩电,有了冰箱注目空调?欲望永无止境,实在可怕!享受人人要,也应该要,问题至于你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再取多大酬劳。目前且慢与进步国家比享受,而是应该先把学问技术拉上去,然后享受还来得及呀!”

  谢池巷

  再往东,是谢池巷。这里有繁衍了几百年的周宅。周孟由,光绪卅一年(1905)东渡扶桑,入早稻田大学就读史地专业,入同盟会。弘一法师在温州时,曾书赠“千古觅来难得友,三人行处易寻师”。周守良,就读北京大学商科,蔡元培先生弟子,称赞其“居士仁心到鱼鸟,古人居教自诗书”。弘一法师闭关的庆福寺,俗称城下寮,就在积谷山麓飞霞洞口,与周孟由的家咫尺之遥,弘一法师在温州闭关的一切生活费用都由周孟由承担下来。

  花柳塘巽园。杨雨农,实业家,民国初年的温州商会会长。巽园内有曾当过大总统的黎元洪题写的“松筠”,徐世昌题写的“急公好义”,张宗祥题写的“瑞鳣堂”。九叶派诗人唐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迁居花柳公寓,这里紧挨着积谷山飞霞洞。唐湜最后一本诗集就取名《霞楼梦笛》,从楼上一眼就能望见积谷山背青葱的树林。

  类似的名人踪迹还有不少,如西门月湖头华里坦6号,余毅夫的祖居。余毅夫,西廓外余省三之长子,民国时余省三经营木板行,子承父业后,还合股开设浙瓯轮船公司。接办私立毓蒙工业职业中学。故居临河,榉木成林。有四合院、小洋楼,还有道坦、花园、栈房、私塾。李毓蒙,瑞安人,浙南机械工业先驱,温州铁工厂(温州冶金厂前身)创办人。如今冶金厂已退出历史舞台,李毓蒙还让人记住。

  金陵/文杨亘/绘图

[编辑: 李茜茜]
关键词:温州 城市 规划
转发到:温网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