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城市都有它不同的历史发展舞台,温州亦然。
大约公元323年东晋时期,当遥远的北京、西安,和较近的杭州等多数历史名城都在萌芽它们的城市建设史时,郭璞在东瓯的土地上,也开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城市纪元。
之后的上千年,这一历史一直延续,经过不断扬弃,发扬光大,直到改革开放前,温州城市仍发挥着独有的山水之城魅力。
之后几十年,尽管温州经历了1985年、1993年和2000年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洗礼,但温州城市建设相对于国内其他大多数城市却步履蹒跚,乃至最后被国内大多数城市赶超,甚至不及省内多数城市。
城市建设与现实名气的差距,再次让温州城市建设站在历史的风口。2010年起,温州城市开始真正阔步向东发展,并于此后明确温州大都市区建设总体布局,大幅拉开城市发展的新框架,勾勒未来城市发展新蓝图。
首轮规划往杨府山方向发展
现在,让我们从现实的2011年,返回到温州城市建设的初期。
首先,呈现出来的是1957-1978年之间,那时我市曾多次组织力量编制温州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的市中心也由最初的吴桥,到后来的信河街和人民路交叉处,再到后来的城区面积紧缩。当时,我市城市建设进展缓慢。
时间越过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温州城市为此进行了三轮总体规划编制。
1984年4月,改革开放后我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以鹿城区为主体,重点向东往杨府山方向发展,同时适当发展旧城区以西地区,形成沿江发展的带状城市结构。同年12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上报省府。1986年8月,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至此,改革开放后我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城市向东发展,从此成为我市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一直延续。
此后,1988年3月,我市城市建设的里程碑——人民路改建开始,道路拓宽36米,并建成温州大厦、西湖锦园等一批高层建筑。旧城改建也从此拉开序幕。
同年10月,温州市旧城改造规划通过会审。规划包括11个街道,总面积8.927平方公里,旧城改建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