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温州房产 > 投资分析  > 正文

调控年面临纠结的两难抉择

2011年12月29日 14:00:1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查看评论 手机看新闻 字体:
核心提示:而在英国《金融时报》看来,“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一直面临着两难的政策选择”,两难表现在——“是恪守偏紧的政策以实现‘软着陆’,还是改弦易辙以应对欧元区危机的冲击?”

  将2011年称之为“调控年”,一点也不为过。连续上涨的CPI、盘旋高处久久不愿下行的房价,其带来的焦虑几乎让每个中国人感受着切肤之痛。而政府一轮又一轮的调控政策,无论针对物价,还是剑指房价,都会成为舆论焦点,并吸引了全球目光。支持也罢,质疑也罢,成果已经有目共睹:物价增幅回落,房价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无论是纠结还是成效,还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继续面对的。

  “中国能否在消除房地产泡沫的同时避免经济硬着陆?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中国自己也在担心这个问题”

  “控”字被推举成为“2011年度汉字”不出所有中国人的预料。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将“控”与去年的年度字“涨”相对比后认为,“控字当选,实乃调控物价房价所致,‘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努力和百姓的期盼’”

  不过,一个“控”字,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无数纠结。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就用了同样的词汇——“艰难的抉择”,来形容中国政府面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时面临的处境。“持续的楼市调控势必伤及正在下滑的中国经济,而稍有放松则可能令持续20个月的调控功亏一篑,并严重打击政府公信力。”路透社分析说。

  而在英国《金融时报》看来,“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一直面临着两难的政策选择”,两难表现在——“是恪守偏紧的政策以实现‘软着陆’,还是改弦易辙以应对欧元区危机的冲击?”

  怕涨,又怕大跌

  整个2011年,海外主流经济媒体对于中国经济调控的关注程度之高,只怕连国内的一些媒体都自叹弗如。无论是事关通胀的月度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还是国家统计局关于房价的月度数据,无论是加息,还是限购、推出保障房、征收房产税……无论是宏观的还是细微的,都能引来它们的集中报道。

  “随着通胀率超过5%,尤其是政治敏感度极高的食品和房地产价格暴涨,解决物价上涨问题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新年伊始,《金融时报》网站的报道就点出了中国经济一年的重点。新加坡《联合早报》甚至认为,物价持续上涨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头号风险”。

  而很多外媒都注意到了中国调控的“两难”。法新社就在文章中援引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分析家纳里曼·贝拉韦什的观点说:“中国能否在消除房地产泡沫的同时避免经济硬着陆?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中国自己也在担心这个问题。”

  实际上,这种“两难”的看法几乎贯穿了2011年全年。美国《纽约时报》曾在4月援引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卡门·M·莱因哈特的观点称,中国“陷入了一场经济拉锯战,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努力控制通胀。”

  “可以说,最近十年来房地产的确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柱……而房价下跌过多并不是中国政府调控的本意,调控的本意是维稳,是要刺破房地产的泡沫。”路透社用了非常形象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国面对房地产的两难心理:“怕它涨,又怕它大跌。”

  12月,持续的政策终于见到成效,“住宅房地产销售情况就像北京冬季的天气一样冷。政府将炒房者从市场中赶了出去,而不断下滑的房价则让其他人观望不前。”《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道。

  而面对陷入寒冬,又能够明显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的房地产业,“政府需要做出艰难抉择。它可以继续遏制房价,打击作为国内需求支柱的房地产投资。抑或,它可以放松对房地产行业的控制,鼓励开发商开工建设新项目,但风险却是再次助长房地产泡沫。”《华尔街日报》分析说。

  对于物价的调控同样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华尔街日报》曾在9月份描述,中国官员们“正努力在控制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全球对中国调控患得患失

  实际上,外媒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心态也是“两难”。

  他们非常了解房地产过热和物价过高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英国《独立报》就引用对冲基金管理者詹姆斯·查诺斯的预言:中国“正站在通向地狱的跑步机上,”因为其房地产行业过度扩张。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则引用了法国行业银行迪伦·格赖斯的分析说,过去7年,北京的地价上涨了800%,从这一点就完全可以看出,中国基本就是一个“以完全为负的实际利率融资的巨大建筑工地”。而这种增长鲜有好结局——问问爱尔兰、冰岛、西班牙和美国就知道了。

  诸多外媒还都认为,物价过高会引发社会动荡,从这个角度考虑,中国也要通过调控政策来平抑物价。

  但是,对于调控可能带来的经济减速,他们还是心态复杂,甚至还显得有点无法接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7月份限购、推保障房、收紧银行信贷等调控政策初见成效,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通胀率也见顶时,国外媒体开始集体渲染中国经济悲观论调。如7月4日的《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房地产价格近期的下跌开始动摇人们对中国经济活力的信心,并分析,房价急剧下跌可能导致大量坏账,“对中国的银行将产生极大影响”。

  而当7月中旬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5%的经济数据出炉后,中国崩溃论戛然而止。新加坡《联合早报》称,经济数据“一扫市场有关‘硬着陆’的担忧”,并用了“刚性平稳增长”来形容中国经济的态势。《日本经济新闻》则认为,市场主流意见认为,就目前形势看,中国经济已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

  既担心过热,又担心减速,外媒对于中国经济的患得患失,正如《金融时报》所认为的,中国的调控政策,“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收紧银根,其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中国本身,它关系到世界各地的增长率和物价”。

  “全球经济如今前所未有地依赖中国对从大宗商品市场到奢侈品的各种商品的需求。”《华尔街日报》网站甚至列出了如果中国楼市降温导致经济减速后哪些国家会受影响,比如澳大利亚、南非、巴西、智利、泰国、越南等向中国出口或间接依赖中国需求的国家。而向中国供应建筑业和制造业重型机械的韩国和日本等邻国,为中国制造业提供高技术产品的德国,也将到冲击。

 [1] [2] 下一页
[编辑: 姜珂珂] 
关键词:调控
转发到:温网微博

相关专题: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

推荐阅读

温州楼市回暖日均售房268套

在系列利好新政的帮扶下,温州楼市今年暖意融融。昨天市住建委发布一季度全市楼市数据,成绩亮眼:一季度我市共销售各类新建...…[详情]

推荐楼盘

  • 京都府

    京都府

    地址:瓯海区茶山街道 类型:住宅
    价格: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