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城押注高端住宅项目 宁扛资金重压不大幅降价

2011年09月30日 09:33:31来源:证券日报责任编辑:姜珂珂字体:【大】【中】【小】
简介:
  坚持原有策略“逆势”而行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即便资金如此紧张而销售不畅,绿城中国也不会改变自身的发展战略。

  在其看来,一方面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会日益增多,这部分人群对更为完善以及高端的社区需求较大;同时,在政府大力倡导保障房建设的背景下,中低端住宅市场将会被挤占。这意味着,作为高端以及精品化住宅供应商,绿城中国认为自己将来会更具竞争力。

  基于此,绿城依旧会坚持高端精品住宅路线。与此同时,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公开表示,“绿城降价的余地非常小。”

  而绿城唯一对外明确的应对策略,是引进有钱有实力的投资者。也即,绿城宁可将房地产投资利润与人共享,也不妥协降价。在众多房企主打“高周转”和“中低端”策略牌的时候,绿城向《证券日报》记者否认其未来向中低端、高周转的模式转变。

  事实上,绿城“逆势”策略,无他,笃定未来高端楼盘的需求旺盛而已。只是,调控政策依旧无期,绿城的资金风险问题又如何令投资者释然?

  房企巨头绿城:大而不倒?

  上文提及的杭州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提及,绿城中国作为杭州本土房企,与当地政府关系一向“不错”,因此真要出了问题,也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事实上,地方性房地产巨头,往往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密切已属平常。而除去市场人士对这一层面的猜测,绿城敢于博弈房地产未来的行情,还另有原因:

  据悉,绿城中国常务副董事长寿柏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绿城不会调低销售目标,,再加上做一些项目上的合作,“不至于过不去”。同时,“如果我们倒下,一定有更多的房地产公司先倒下”。

  另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房企来说,资金来源往往多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多看重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前景,同时具有土地抵押项目的贷款相对而言,资质良好。

  “如果银行不贷款给我们,他们投向工业制造业,风险其实更大”,上述房企人员如此表述,“尤其是大房企,信用总要好过于中小企业。”

  综上所述,如绿城这样的开发商,至少有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自身能力三个“护身符”。如此看来,绿城中国在风声鹤唳中不放弃自己的筹码,自有其道理。

  而最终,这场“赌局”之中,主动与被动的参与者,终将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了。

  针对绿城中国的种种传言,《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的专家。事实上,有一部分专家对绿城的状态,或不清楚或表示同情,因而并不愿多做评论。

  然而,仍旧有一部分人士,表示若真的有房企在这场“常态化”的调控中“倒下去”,也不意味着就要中止这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楼市调控政策。

  曹建海:   楼市调控不应半途而废

  9月28日,中国社科院工业研究所主任曹建海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楼市调控不应该半途而废。在其看来,将住宅当做一种金融工具,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是对民生的一种伤害。而由于投资投机行为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制造的泡沫,若不被及时挤出,将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对于争议颇大的限购令,曹建海认为也并无不妥。在其看来,限购令之前,虽然住宅销售良好,但是社会库存量和空置率却居高不下——此类供给,即便是有成交量,但也是一种在投资投机背景下,盲目与无效的供给;限购令之后,虽然住宅库存持续攀升,但是这种库存压力是带给开发商的,从而可以倒逼开发商降价,进而将存在楼市中的泡沫挤出。

  曹建海认为,固然资金大量涌入楼市,是制度以及体制方面的原因。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开发商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而因为过多热钱的涌入,导致价格和利润进一步虚高,从而吸引资金进一步涌入——如此循环的结果,将是以其他行业的衰退作为代价。而一旦楼市泡沫破灭,整体经济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

  “在调控当中,总有企业会为此付出代价”,曹建海认为,“尤其是那些盲目扩张、高负债运营又不肯降价的房企”,然而并不意味这调控应就此中止或政策趋向放松。

  事实上,与之前调控政策的“步步加码”相比,新一轮限购已经有“不了了之”的意味。就此,曹建海认为,政府应尽快出台第二轮限购政策,否则一旦市场预期调控终止,将会使得这场调控不仅毫无诚意,原有的效果也将丧失殆尽。

  王林:若真的有房企倒下去   将会对整个行业有警示作用

  9月29日,上海富晶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咨询时表示,房地产信托也好,银行借款也好,其风险程度均取决于房地产市场本身的风险状况。在其看来,政策严调背景下,资金之所以继续流入到房地产市场当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依旧有很大一部分人士在赌房价依旧会上扬。

  而在这种政策与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金融之间的博弈上,如果真的有个别房企倒下去,也并不意味会对整体市场有什么动荡性的影响。反而,这类公司将会给整个行业以警示作用,让开发商能够以更为谨慎、更为理性的运营。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