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淘房网  >  房产资讯  > 正文

土地财政陷泥淖 地方政府积极消化土地“找钱”

2011年06月24日 17:39:19 来源:中国房产信息 查看评论

  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信息显示,上周北京市经营性用地共成交土地5宗,面积为91万平方米,创今年经营性用地单周成交新高。其中,首开、首城共拿下3块土地,成为“拿地观望期”的破冰主力。而就在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土地财政临近破产。

  这种担心显然不是多余的。长久以来,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中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一份子,个别城市更是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五六成之多。而在房地产调控的大势之下,土地财政这个昔日地方财政收益和政绩的源头正在陷入泥淖之中。

  以北京为例,从2009年至2011年5月,北京市土地储备贷款总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而2011年初开始,大规模还本付息已经开始,每月需还本付息额更是在100亿元以上。显然,这与其上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是不匹配的。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本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出让总成交金额为313.46亿元,不足去年上半年632.21亿元的一半,住宅土地出让金更是下滑了75.4%,仅为120.3亿元。此前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透露的前5月包括上年结转收入也仅为640亿元。

  不仅如此,除了土地出让收入难以支撑还债的险局,对地方财政而言,保障房项目的巨大资金缺口同样是悬在他们头上的利剑。以湖北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湖北省保障房共需资金1500亿元,目前可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及各地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等资金约300亿元,资金缺口高达1200亿元。

  由此看来“找钱”不仅仅成为开发企业面临的大考,地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境遇也同样尴尬。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度作为地方主要财源的土地市场无疑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近期来看,不少城市在土地策略上的思路调整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体现在北京近期成交的多幅地块全部位于周边区域,且楼面价及保障房建设配比均不高,而此前广州的大幅推地,也采用了积极稳妥“勾地”模式。这意味着广州、北京等不少城市正在放弃此前的观望态度,开始主动大规模推地。而这种一线城市的积极策略,或将更多的向二三线甚至三四线蔓延,成为下半年土地市场的风向标。毕竟,抛开土地财政合理与否不说,面对围绕土地的这根大产业链条,如不积极调整策略和思路,非但地方政府的供地军令状无法实现,整个产业链条更将面临更大的困局。而眼前最可及的当然是土地市场这块“大蛋糕”。

[编辑: 姜珂珂]
关键词:土地 财政
转发到:温网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