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内在建摩天大楼超200座

2011年06月10日 08:37:10来源:温州商报责任编辑:李茜茜字体:【大】【中】【小】
简介:

“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香港、上海、深圳位列前三。 该报告按照美国标准,以152米以上的建筑为摩天建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第一份以“摩天大楼”数量来衡量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报告“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日前问世。报告称,当今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超过200座,这一数量相当于今天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未来三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排行榜公布后,质疑声四起:以“摩天大楼”的数量来衡量城市竞争力是否合理?经济发达城市一定要建摩天大楼吗?摩天大楼“遍地开花”是否有必要?

  “排行榜”显示,在当前全球十大高楼中,中国以5座占据半壁江山。除了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在阿联酋迪拜之外,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九高楼分别位于中国的台北、上海、香港、南京和广州。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排行榜一经公布,网友们纷纷质疑,中国真的需要建设这么多摩天大楼吗?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解释说,摩天大楼本身是一种高密度城市化生存的产物。在一些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摩天大楼也作为应对人地关系紧张的一种手段。

  尹稚认为,办公建筑的高层化,住宅的高层化这些都发生在一些人地关系比较紧张的地区,比如典型的像日本、香港。人均的土地资源量很少,它要承载那么多的人口,城市只好向立体化、向高层发展。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董黎明指出,从城市建筑环境学的角度来说摩天大楼有很多的弊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面一下子拥挤这么多人,发达国家现在这个热已经过去了,现在反而是发展中国家在赶这个时髦。

  在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摩天大楼”似乎可以看成是缓解问题的一种手段。但“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数据显示,在我国许多不具备“经济中心”特性的城市,如今也在规划兴建世界顶级的摩天大楼。“摩天时尚”引发大小城市竞相追赶。人口还不足100万的广西防城港市计划兴建528米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还要高;GDP总量刚刚破1000亿的贵阳,一下子规划了17座摩天大楼,在全国居第五位。

  尹稚认为,对于国内众多摩天大楼的集中建设,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区别看待,不能够一概而论。在沿海发达地区,在特大都市地区随着后备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些地区的高层化是不可避免的。在一些比较特别的地区,比如贵阳、山城重庆,它可建设的土地量也很少,它也会向高层化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会地区一栋超高层建筑可以容纳的公司量是很大的,整个可以产生的税收可以达到一个亿甚至高的有三四个亿,被称为“楼宇经济”现象。但它是有前提的,你必须是国际级的都市地区你才有这种办公资源向高层楼宇聚集。有些中小城市也要搞“楼宇经济”就带有相当强的盲目性。

  公共管理专家、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表示,曾作为城市经济发达标志的摩天大楼现在已经成为大家诟病的对象。现在人们发现这样的高楼对整个城市的生态是有很大破坏性的,它的维持费用、整个社会成本非常高。现在全新的城市理念是更亲近自然,楼房高度和城市水平已经完全没有相关性了。

  尹稚认为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对于城市该如何发展还存在着盲目性。尹稚指出,一个误区是认为这是现代化的必然标志。一个城市无论大小如果没有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的城市就不够现代化。这也是为什么没有那么大土地压力,也没有那么高的经济活动强度的城市也在盲目地追求建超高层建筑的原因。最需要抑制的一个倾向就是地方政府用公共投资出于打造地标或打造形象工程的目的在高层建筑上去盲目攀比。

  事实上,衡量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并非楼越高越好,也并非高楼规划得越多越好。一座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达、休闲宜居的城市,百姓生活幸福感才会强,这样的城市才更有魅力。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