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即使上海房价不再涨 年获利30%也非难事?

2007年04月02日 20:21:31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上海楼市始终牵动着温州人的神经,上海房产价格走势,区域房产投放数量,二手房置换信息,与温州人息息相关。为搭建温州人上海置业的桥梁,本报《房产周刊》特开办上海楼市观察栏目,约请上海楼市专家撰稿,以满足广大置业爱好者的需求。

  2007年上海房价的涨跌,已经不仅仅是上海人关心的问题,温州人也同样关心。

  当回顾2006年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对上海这样的城市,原来的房价统计已经对我们的投资没有多大的意义。

  2006年上海的房价跌了3%左右,我们应该相信这个统计的准确性。而我们以往关心的一些楼盘如绿城、仁恒等,在每次有新房源开盘时,都会有5%以上的涨幅,而且往往是排队一抢而光。古北的房子,2005年年底单价还在1.6万元左右徘徊,现今已经在2.2万元了,新天地的房子,2005年底还有3万~4万元价格,而现在已经牢牢站稳在5万~6万元之间。

  上海楼市充满了特例

  2006年的上海房产市场充满了特例,按以往的统计,如果说内环在涨而外环在跌,那无法解释三林、九亭的涨,如果说各个板块之间的涨幅各有不同,那如何解释绿城在涨而东城其他房子在跌、仁恒河滨城在涨而联洋的某些房子在跌呢。一条路上,往往是最贵的楼盘要排队买,而便宜的楼盘门可罗雀。这常把投资者搞得晕乎,把开发商气得吐血。

  当我们试图将前几年投资获利的楼盘在二手房市场上抛掉的时候,会发现经常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有些是嫌房型买得大了,如绿城,有的是嫌房型买小了,如仁恒河滨花园,有的是嫌楼层买低了,如世茂滨江,有的是嫌楼层买高了,如中远两湾。

  总之,上海楼市上的钱不像2005年前那么好赚了。回顾一下中国的股票市场,1991年刚兴起的时候,连着好多年,只要买进就能赚,那年头所有的股评家都是多余的。同样,前几年投资者赚的钱中间,也很少有房产专家的功劳。如今真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讲不出多少有用的话来了,连个能做真实参考的数据都拿不出来。

  总价划分,买房需求差异凸显区分市场

  如果我们换一种统计方法,按房屋总价进行划分,会发现,在2006年下半年开盘的新盘中,总价200万元以上的楼盘涨了10.56%,而单套100万元以下的楼盘只上涨了4%。半年10.56%只是平均值,其中年度涨幅超过30%的还真不少。

  按总价划分的意义在哪里?其实就是按照买房者需求的不同区分了市场,上海是中国第一个走入成熟化的房地产市场,特征就是市场开始细分。以前有钱没钱都瞎买一气,现在什么人买什么房都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别。为什么同一条路上的楼盘贵的好卖,那是因为他们针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客户!为什么二手房会有价无市,那是因为这个楼盘吸引的客户承受不了你的总价!

  上海的房产在2007年要如同前些年一样普涨,这是不太可能了,因为市场的主力段已经是到了购房者的极限价格,即便有涨幅也是在对投资人无意义的微幅范围。在这样的一个市场进行投资,与以前相比,失去的是随意买随意涨的轻松感,得到的却是更大的盈利空间。在以往再好的年头,一个楼盘化个三四年时间涨个四五倍仍属于不敢想像的,而这在2005年以后却逐渐显露端倪。

  这样的市场需要更高的投资技巧。

  传统的地段和价格指数难解房价现象

  一个朋友想把一套静安寺附近的老公房卖掉,做首付后再去买套新房。笔者建议他还是放着收租吧,运气好或许还能碰上拆迁,要卖这房子以后可能会一肚子气的。马路对面新房价格每平方米已经接近3万元,我说就算你开个1.3万元吧(这价格已经让这老兄很郁闷),这么套60多平方米的改独用朝西的两室户,总价也要80万元了吧,1.3万元在这地段是够便宜了,但问题是又有谁会花80多万元来买呢?结婚的小白领吗?估计他宁可不远万里到三林去买万科新里程。光地段好有什么用?买这里的房子咋请同事同学来吃饭?

  其实,在新房市场,这种情况也很明显,一条马路上,一个比另一个贵30%,贵的排队抢,便宜无人问。过一两年,一个楼盘比旁边贵上三倍变得很正常。例如虹桥鼎邦丽池,当年开发商卖过一批,单价1.2万,这些年二手房市场很少看到,半年前看到放出一套,240多平方米的公寓,居然开价1200万元!而且不到半月就有人收掉了,和旁边的公寓单价差5倍。

  传统的地段和价格指数说在解释这些现象时显得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就像哥白尼时代的地心说,解释不了还要硬撑,把说不清的东西武断指责为异端、妖术、特殊情况。

  从“需求法”探求上海房价

  真正决定价格的是需求,买东西的人决定这东西能卖什么价!二手prada会有一批小白领接手,在满足虚荣心上的功能相同,能便宜近一半有何不可?而100元的包包用过后,给老太太买菜都会嫌设计不合理,所以只能称斤卖。

  人们接受的传统经济学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现在要适应需求决定论要有个过程。周日在家看财经频道“头脑风暴”,红蜻蜓皮鞋的老板在讲他要将现在只卖出成本1点几倍皮鞋向能卖出成本几十倍的国外品牌的质量看齐。这看上去多少有点不切实际,精工表也奋斗了几十年了,它与瑞士表也是这么几十倍的差距。高价是奢侈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奢侈品的核心是使用的人!

  穿prada的女人和穿红蜻蜓的女人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买3千元的鞋子,也可以买1万元的鞋子,甚至也能买2万元的鞋子,但后者只能买一两百元的鞋子,如果涨价,她会改穿其他牌子,如果皮鞋全线涨价,她会改穿布鞋。同样,作为一个人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房子更是同样道理,买鼎邦丽池的人始终是上海最有钱的人,在300万元的时候会买,在1200万元的时候也还是会买,1200万元占他资产比例仍然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不管是300万还是1200万元,关键是要让他知道他的邻居是谁。而买静安寺老工房的人在40万元的时候会买,涨到80万元的时候就不买房了,买80万元房子的人要求又完全不一样了。

  在2002年前买房的人都有一倍以上的赚头,那是因为即便是涨一倍,上海的房产价格仍然在这一群使用者的承受范围内,但已经到了大部分人的极限,接下来能不能再涨的关键在于接手的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换一种说法就是,有这样经济能力的人会不会看上你的房子。

  我们总也想不通为何有钱人为何越来越有钱,其实道理很简单,同样买幅画挂墙上作装饰,我们买的画叫挂历,第二年就扔掉,他们买的画叫古董,一年比一年值钱。成功人士喝的葡萄酒、普洱茶,戴的手表、首饰,住的房子都是能够赚钱的东西。提高自己的眼界,观察花钱眼光形成自己的投资眼光,这就是年轻人学习投资理财技术的要诀。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