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6年将是宏观调控政策更为确定的一年

2006年01月10日 14:07:23来源:中国房地产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整个2005年,地产界都在对宏观调控的猜测和担忧中度过,所幸楼市没有像股市那样沦为彻底的政策市,乐观和希望仍是主调。

  人们希望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也希望在新的一年不要错过机会,尽管每个人都知道,未来总是不确定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幸运的是,刚刚到来的2006年,应该比过去的一年拥有更多确定性。

  峰谷之间的跳跃

  2005年的中国房地产业,历经了兴奋的顶峰,也历经了恐慌的“谷底”。

  从2003年新一轮地产“牛市”开始,到2004年末,各地房价——尤其是上海——忽然由稳步上升变成脱缰野马,到2005年初,数月间房价飙升近3成。沸点之后是冰点,兴奋得忘乎所以终究要付出代价,失控的房价使房地产几乎变成了政治命题。国家对楼市狂热早已备生警惕,“5.11”利剑随之出鞘,谓之房产新政,是去年中国地产界的头号大事。

  客观地说,房产新政对市场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实质影响。可以说,除了上海及华东部分城市受影响较大外,其他地区基本是“马照跑,舞照跳”。各种风声开始在业界内外流传,有人断言,宏观调控还有后续手段。

  但打压房价显然不是宏观调控政策的直接目标,综合平衡才是最终目的。想像中的后续手段并没有出现,地产界可以先松一口气。

  捉弄了经济学家的统计数据

  去年年底的另一件大事,是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大幅调整。

  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宣布,经过长达2年、动员1000万人力完成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了大幅修正,2004年GDP数据“增长”了16.8%,多出2.3万亿人民币。

  这些数据意味着,前两年充斥于财经报刊、从数据到观点的评论文章都要大打折扣。中国的投资率、消费率、储蓄率、外贸依存度及居民收入,并不是曾经认为的严重失衡,而是相当接近正常值,由此而来的诸多政策建议,都不得不面临分析基础动摇的考验。

  这件事给我们一个教训:不能迷信数据,用数据说话并不总是有说服力的。以房价收入比为例,GDP上调主要源自第三产业的统计遗漏,而第三产业增加值主要来自城镇,那么城镇居民的收入显然是被大大低估了。房价统计方面,由于统计局仅对新建房产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对比包括存量房在内的总体房价显然是高估了。两者合并的结论是,房价收入比被高估了。考虑到数据的可信度,无法具体确定高估了多少,但高估的幅度可能相当大。那么,房价还偏高吗?中国房地产还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吗?随着新数据的公布,这些本来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又变成了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承认错误,也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回答以上问题。也许他们还没有从数据的打击下回过神来。

  繁荣不是泡沫

  危言耸听是吸引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这决定了我们不得不每天都在形形色色的危言耸听中生活。

  从2003年开始,国际投行的经济学家们就在不停警告,世界经济繁荣是个前所未有的大泡沫:美元是泡沫,所以它必然一路贬值,直到金融崩盘游戏结束;石油价格是泡沫,一定会让世界经济陷入不可遏止的衰退;房地产更是个不可救药的大泡沫,迟早要把全球送上非理性繁荣的不归路。

  虽然经济学家的预测总是以几个月为期,但两年半过去了,直到走进2006年,这些可怕的事一件也没有发生。我们是庆幸今天还活着呢,还是干脆把这些建立在不可靠数据基础上的危言耸听丢进垃圾堆?也许两者都不是,因为公众的注意力偏好和容易遗忘的特性,决定了仍将有经济学家源源不断地供应危言耸听。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