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年底到来之前,上海一座又一座的烂尾楼盘活项目上市。
2005年以来,仅徐家汇商圈内,数座新上市商务楼宇如均瑶广场、飞洲国际、江山大厦和汇智大厦均为烂尾楼激活后的产品。在更大的市场板块中,第四季度上市探路的黄浦区海银国际大厦、北外滩的BM大厦身世也如出一辙。
而约半个月前,今年7月一度盛传“半停工”的上海最大销品茂兴力达广场,也终于找到了新买家介入运作。
商业地产之热甚至将部分掌握特殊资源的艺术家也圈进市场。上海红瓷美术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春南的另一重身份是泼墨画家。然而,近日,这位画家将浦东外高桥保税区闲置已久的12幢商务楼宇盘下,计划改装为一个庞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
种种迹象显示,上海烂尾楼正加速热启动。而在商业和办公地产投资开发盛景的背后,项目招商遇阻和经营平淡的不和谐音却时有奏鸣。
最大的冷门当属12月份,上海中山公园商圈内一座大规模销品茂因招商遇阻而传出开业首日遇冷。这座地处闹市的购物中心开业当日,过半数商铺仍处于装修或空置状态。
在外环线沿线,惨淡经营的商业地产更不鲜见。
“热归热,招商和经营越来越成为一部分商业地产的发展难题。”上海商业网点管理办公室主任浦祖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业内共识:商业地产目前面临的困境多来自两大问题:资金链和消费能力。
浦祖健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地产项目的营收,主要靠完工后出租及经营利润,对于发展商的资金链要求较高。经营状况一旦遇阻,资金链就会雪上加霜;其次,从2003年以来,上海商业地产开工建设放量,火拼行为不断升级,但局部地区的消费能力跟不上整体发展的速度。
开元房产上海项目部销售经理陈花认为,投资开发商业地产,寻找“消费缺口”至关重要。陈花的经验是:大型商业社区中,必须将五星级酒店、卖场、购物中心的元素都考虑进去,商业设施围绕住宅而建,使居住在其中的业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心城区的商业氛围,这很重要。
尽管12月份,国际著名物业咨询公司仲量联行发布的最新报告仍表明,上海商业地产是机构投资者在亚洲市场的最爱。但另一组公开数据不得不引起警惕:上海商业地产的年增量已达500万平方米。
与这组数据形成对比的是,荒岛工作室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布预测:今后半年内,商业、办公市场合计有望消化100万-120万平方米。
在如此庞大的建设量与需求量落差下,资金链面临的严峻考验是否可能导致新的烂尾楼?
“现在还很难说,但接下来商业火拼的范围一定会扩大。”浦祖健说。(王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