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消费者愤怒了,在讨伐房地产暴利的同时,想方设法揭房价成本的老底,房产商的处境非常尴尬;二,房价虽然还在涨,但是涨幅回落了。
因为疯涨的房价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危害,也激起消费者的愤怒,中央和有关部门展开了一系列的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消费者和房产商形成你不买我也不降价的对峙局面,这种对峙一直持续到2005年年末。
展望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房产商纷纷预测房价继续上涨,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将从2006年或者2007年开始,步入一个长达5年的大熊市周期。
愤怒
2005年的第一把火和最后一把火,都是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烧的。
1月8日,任志强说,“我坚持一个观点,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
11月19日,任志强又说,“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因此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
任志强的“先满足富人论”和“房地产品牌暴利论”如同两颗重磅炸弹,先后在年头年尾炸响,如此的言论对消费者形成强烈的刺激。
如果对2005年的房地产消费者进行一项情绪调查,可以肯定的是,弥漫在消费者心中的最大的情绪,就是愤怒。愤怒的原因,当然是高房价,以及高房价背后的暴利。
在这种愤怒的情绪引导下,整个2005年,与房地产有关的舆论,成一面倒的形势,对高房价、房地产暴利、部分房产商、房地产利益集团展开了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大讨伐、大批判,其反应之迅速、观点之鲜明、情绪之激越、语言之痛快淋漓、论证之言之凿凿,可称得上快意恩仇、蔚为大观。
调控
来自中央和有关部门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从2004年的“8·31大限”开始的。
2004年8月31日之后,各地通行的土地协议出让制度正式走入历史。这对于那些依靠权钱交易、官商勾结取得廉价土地的房产商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部分房产商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宣扬“8·31”之后土地价格将要上涨,房价也要上涨。在这样的言论蛊惑下,消费者蜂拥而至,直接导致了2004年年中开始的房价的大幅度上扬。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年新建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4.4%,其中商品住宅上涨15.2%,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进入2005年,相关调控信号和措施接踵而来。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措施“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3月17日,央行调整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购房者贷款成本提高。
3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这份《通知》因为有8条调控房价的意见,被业界称为“国八条”。
4月30日,建设部、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因为也有8条,被业界称为七部八条,也叫新八条。
从“8·31大限”到提高房贷利率,再到国八条、七部八条,一系列调控措施既重且猛,疯涨的房价终于开始放慢脚步。疾风暴雨中的房产商大倒苦水,有人对同行感叹,冬天到了,大家抱在一起暖和些。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发出信号,下半年不会再出台新的调控措施。
对峙